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十年来,浙江砥砺前行,在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了先行先试的美丽答卷。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精心策划,浙江卫视担纲制作的三集大型政论纪录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全球视野、历史视角,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折射的理论光辉;生动展示了十年间浙江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真情记录了浙江人民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的不懈追求。
【开场】
浙江地势西高东低,平原、丘陵、盆地、山区、岛屿,构成一个跃动多姿的绿色家园;全境八大水系勾连江河湖海,滋养生命,孕育文明。从高空俯视,一座座独具江南特色的城、镇、村,宛如镶嵌于绿水青山间的粒粒宝石,承载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历史重任。十年涛声,十年变迁。无论沧海桑田,生态文明如一根绵长丝线,始终牵动着这片美丽土地的发展脉搏,拨响一段段动人的绿色旋律。
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既着眼当前,更考虑长远,承担起积极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习近平
【字幕】浦江翠湖
【解说】
初夏的清晨,浦江县城翠湖之畔,伴着优美的音乐,瑜伽爱好者舒展身心的线条倒映在清清水面,悠然自在。翠湖,并非一个湖,是浦阳江流经县城大拐弯后形成的一段开阔江面。翠湖本来很翠,但在前些年,这里成了臭气熏天的大染缸。
翠湖曾经浑浊的眼泪,为晶莹夺目的水晶而流。
【字幕】2015年6月浦江县浦阳街道
【解说】
周末,距翠湖1公里,浦阳街道的清淤纳管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一根隐藏多年的排污暗管。
【现场声】
(这是什么东西?)这个应该是老的水晶粉。
(积这么厚,这个有多长时间了?)这个应该浦江有水晶以后估计就一直沉在这个里面,因为这个管道比较狭窄,没办法清。
(这么厚的东西是这附近的,还是一个村的还是?)这应该主要是这个村子的。
(这一个村子的就积这么厚?)对对。都是水晶渣。
【解说】
沉积的污垢,难藏的隐痛。究竟是什么样的规模,让粉末在几公里长的水管里积到这么厚?
【采访,墙上的字:不准在这里倒水晶粉】
(这是以前写在这里的是吧?)
浦阳街道水晶专管员:对,很久了。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做水晶,这个村子最多的时候有六七百家水晶加工。
【解说】
一条板凳配上一张木案,一个电机带动一个转盘,设备投入只要几百元。这让水晶小作坊小企业,在短时间内遍布浦江城乡。80%的全国水晶产量、80%的村庄有加工作坊、80%的河道受到污染,最终结果是,浦阳江的浦江段,一度成为省内水质最差的河流。
低小散,重污染,浦江水晶产业难以为继的背后,折射出了浙江八大水系遭受环境破坏的最主要成因。以母亲河的清浊为镜,浙江重新衡量着发展的得失进退。倒逼,势如破竹;力度,雷霆万钧。
【字幕】浦阳江
【解说】
2013年6月26日,距离浙江生态日还有3天时间,这一天,省委书记夏宝龙沿浦阳江一路考察、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现场,夏宝龙用“里程碑”这三个字,赋予了治理浦阳江沉重的历史使命。
【同期声】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浦阳江的治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咱们下决心,要把浦阳江的水治好,它打响了浙江今后几年,治水的攻坚战,也是一个动员令。
【解说】
一场轰轰烈烈的家园保卫战在浦江打响。重拳出击, 657次清水零点行动,严打偷拍直排;风暴骤袭,536次金色阳光行动,取缔无牌无照经营;釜底抽薪,570多万平方米违法加工点被拆除,水晶企业从22000家锐减到1376家,即将统一进入新建的水晶集聚区整合发展。
短短两年时间,浦江大地旧貌换新颜。
【同期声】
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城区最核心的东溪,两年前的东溪所流的水全部都是牛奶水,没想到仅仅是两年时间,东溪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你看老百姓哪一个不欢天喜地,在水边就象过嘉年华一样。
【解说】
治水,成功倒逼浦江摆脱水晶依赖症,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迅速兴起,浦江经济发展不降反升。浦江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必将引领浙江未来前进的方向。
【字幕】杭州市萧山区湘湖三期工程拆迁现场
【现场声】
一会儿是从东北挖过来,楼是向西南方向倒过来,大家注意安全!
【解说】
向粗放落后的企业收回被挤占的有限空间,湘湖三期动工的时候,正是全省“三改一拆”三年行动大幅推进的关键时节。多年岿然不动的违法建筑轰然倒下,破旧凋敝的老厂房转型为新兴产业园区,脏乱差的村庄蝶变为美丽乡村。这场破旧立新、重整山河的全省大行动,改出了生产生活新空间,拆出了转型升级新天地。
破而后立。倒逼,推动浙江向着绿色发展方向,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步。
【采访】
浙江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现象叫“路径依赖”,往往越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越容易出现“路径依赖”的现象。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现象,要依靠市场主体内在的力量,但更需要外部力量去倒逼它。省委省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就是这种外部力量倒逼经济转型非常生动的实践。
【解说】
继承与创新,是谓情怀。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八八战略”为总纲,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打出了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用绿色发展理念,主导浙江经济版图,重新定义浙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
2013年8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赋予山水自然禀赋不同的11市以全新的绿色发展定位。
省城杭州,“大”与“小”互动:大江东,先进装备制造业不断积蓄能量;大城西,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加速崛起“浙江硅谷”。梦想小镇、基金小镇,孕育催生全新的创业生态。
宁波,依托优势企业和临港大项目,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衢州和丽水,两条腿走路,既让产业变“绿”,又让“绿”变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
行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浙江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自信。
【字幕】桐乡乌镇
【解说】
会在景中开,人在画中游。自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后,主管乌镇招商的顾晓菊累并快乐着。几百个项目谈下来,她反而纠结起来,陷入了幸福的烦恼。
【采访】
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旅游发展部部长顾晓菊:项目多了,客商来得多了,怎么样和我们乌镇的旅游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怎么样提供更好发展项目的平台和空间,我们也是幸福的苦恼着。
【解说】
互联网小镇幸福的苦恼其实是浙江站在深度转型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又一次深入思考。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需要顶层设计、精妙布局;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2013年4月,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浙江省第十次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指出,把生态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势所必然、势在必取、势在必胜。关键在于算好“四笔账”: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算好总账,重视群众心里的账。只有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依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环境问题,才能走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拳法讲究“虚”和“实”。守护绿水青山,浙江不仅有直击违法活动的“铁砂掌”,也有防护生态环境的“金钟罩”,更有体制机制创新这招“隐形拳”。
2014年4月28日,《海宁日报》刊登了上一年度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海宁瑞星皮革有限公司因亩均税收低、能耗偏大、污染排放等原因,被评为落后淘汰的C类。
【采访】
海宁瑞星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骅:我当时在欧洲啊,收到这个文件以后,非常震惊,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因为心里很着急,当务之急我们就是要加大投入,争取早日摘帽。
【解说】
利用市场化的经济杠杆,让污染落后企业睡不着觉,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正是浙江在海宁试点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初衷。
在宁波,不锈钢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工艺落后的企业每度电加价0.3元。结果89家企业中,有66家因成本提高主动退出。
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浙江制度设计的创新程度。从嘉兴起步,浙江在全国首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权交易蕴藏的盈利空间,促使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挖潜减排。
【采访】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应该说,浙江确实是将市场机制导入到绿色发展比较早的省份,其实浙江能够在全国比较早的导入,也不是说浙江有先知先觉,恰恰浙江是在全国应该是最早遇到了环境污染这个难题。所以说,正是在这种倒逼机制之下,在环境污染治理之后,市场机制就渐渐发挥作用了。
【解说】
2015年,浙江原来的26个欠发达县传来重大利好,省里正式松绑对这些县的GDP考核,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成为衡量经济社会有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
考核松绑后,千岛之湖淳安投入16亿,大手笔打造环湖生态经济圈;丽水青田,拒绝了一家外地企业希望在瓯江江心驮滩岛投资20亿元建设大型不锈钢厂、投产后年产值为百亿级别的诱惑,转而在此规划生态旅游区。
紧跟考核指挥棒调整的,还有生态补偿、生态奖惩的先行先试。浙江已对全省八大水系源头地区45个县(市、区)实施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政策,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在创新机制激励下,钱江源头开化提出建设全县域国家公园,走上治水、造景、富民融合发展的新路。
【采访】
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为什么这么自信,积极性这么高,就是感受到绿水青山建好、守好、保护好,就是金山银山的来源。既让蓝天白云的环境能够留在这里,又让农民、居民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解说】
2015年5月27日,《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走过十年,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浙江生动的“美丽乡村”实践成为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的重要依据。
【现场声】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整个农户的污水进入这里,然后再……
【解说】
自从村里环境整治之后,周忠莲已记不清向多少人介绍过环溪村的美。这个脏乱差曾在全县出了名的村子,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建起了9座污水处理池,家家有窨井。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循环利用,灌溉300多亩莲花田。
【采访】
环溪村村民周宝雪:这几年环溪村变干净了,水清了,我今年68了,我还想再多活20年,多享受环溪村的生活。
【字幕】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
【解说】
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的基层联系点,他曾经先后四次到村里蹲点调研,对村庄的发展建设给予了直接指导。
【采访】原下姜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
当年习书记联系我们村的时候,如何解决农村的垃圾,给了我们具体指示,所以我们现在的垃圾,就是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我们就是按照当时这个模式来搞的。
【解说】
如今的下姜村不仅环境好了,更是先后培育了60亩草莓园、150亩水蜜桃园、500亩中药材园,打造了八个农业产业区块,六个经济作物种植区,修建了十几处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每年可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和10年前相比,增长了6倍。在下姜村带领下,枫树岭镇27个村在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采访】
淳安县枫树岭镇党委书记商建军: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下姜村,在枫树岭镇得到了生动的实践。
【解说】
山水塑形,人文立魂,绿韵作裳,特色扬名。“美丽乡村”完善了浙江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全域化生态格局。早在十年前,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浙江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如今,“美丽乡村”已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金名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一个精致的“样本”。“美丽”,改写着人们的生活,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字幕】云和县梅竹村
【解说】
暮春时节,海拔1500米的云和梅竹村还透着丝丝凉意。武晓芳兴奋地比划着未来。三年前,她还是上海一所大学的老师,一次偶然的云和之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就是在这间能够眺望千亩梯田、万里云海的农家乐,她找到了爱情的归宿,嫁给了土生土长的村民柳云伟。现在,她要把见证了两人爱情的农家乐推倒重建,改造成精品民宿。
【现场声】
武晓芳:我想把它做成北欧乡村的感觉,白色的,但是很简约,我在床上躺着的时候,我只要头往右转,就可以看到风景,头往上方,通过天窗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解说】
诗意的生活不是梦,青山绿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内心的感动。
【字幕】衢州市衢江区举村乡翁源村
【解说】
这一天,地处偏僻的衢州小山村迎来了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穿行在保存完好的夯土建筑群中,设计师们为此地纯净古朴的气息所陶醉。
【采访】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博士生杨寯:觉得这里的建筑有一种特别的历史的时间感。
【解说】
翁源村所属的衢江区,南部山峦绵延不断,绿色中点缀着一个个古村落。为了让这片天然的净土在被保护和珍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它内生的活力,衢江区联手中国美院,于今年三月份启动了南部山区改造工程,为世人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又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养生“归谷”。
【采访】
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这个改造你首先要读懂它,理解它,然后用自然的方法去改造和调整。
【解说】
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从保护到利用,这些依山傍水的古村落不仅很好地承载了历史,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找到了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字幕】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村
【解说】
清晨,瓯江帆影点点。只要不下雨,大港头村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大港头村地处瓯江沿岸,美丽的江景和古村落吸引了众多绘画爱好者和画商纷至沓来。这幅油画,画师匡凯黎取名《帆影》。15分钟后,《帆影》加框,放进了村民陈青萍的沿街小画廊里。两小时后,颜色还未干透的《帆影》就被这位游客相中,踏上了新的旅途。
依托一江清流,大港头村衍生出了一条完整的油画产业链。
【字幕】德清莫干山
【解说】
这是“清凉世界”莫干山脚下的民宿“西坡29号”。泥巴糊的墙,竹木做的桌椅,环保、怀旧,散发着淡淡的乡愁。最贵的一间房由猪圈改造而成,一晚售价1580元仍一房难求。
【采访】
莫干山民宿“西坡29号”主人钱继良:这样的改造在国内还是比较新颖的,特别受城市里人的欢迎。这样的猪圈预订都在半年后。
【解说】
像“西坡29号”这样的洋家乐,在莫干山有64家,家家生意红火。裸心谷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就超过10万元。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秀山丽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潇洒桐庐、梦留奉化、幸福江山…星罗棋布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美丽”二字,正不断嵌入浙江人的幸福生活,美丽经济正不断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解说】
十年来,浙江历届省委响应习近平的号召,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全省人民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作浙江大地生动的现实。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当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交融,制度之美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生活之美与生态之美相应成辉,诗意地栖居在浙江大地上,可期,可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