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专题】“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一生不变拥军情——记龙泉抗战支前模范范仁秀
2015年08月15日 08:02:4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沈吟

   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沈吟 市委报道组 鄢鸣 潘枫)她出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父。她经历过战争年代,矢志不渝拥军支前。她一生平凡、执着和勤劳,新中国成立后甘于平淡,默默无闻。她就是龙泉市住龙镇建胜村村民、抗战支前模范范仁秀。

  今年87岁的范仁秀身体健朗。家中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合影,那是去年获得龙泉市首届道德模范家庭时的全家福。照片上,一家45口人四代同堂,范仁秀老人的笑容格外灿烂。她晚年的生活平静而祥和,但老人时常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历史。

  1928年,范仁秀出生于龙泉市住龙镇建胜村西坑自然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就在范仁秀出生没多久,她父亲范观林就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她与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投靠娘家。范仁秀的外婆家在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毛垟村横坑自然村。横坑村位于浙闽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成为红军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区域。这一次搬家,让范仁秀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支为穷苦人翻身做主人而战斗的队伍——红军。

  1934年以来,随着闽北苏区红军游击队在浦城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中国共产党“一致对外,抗日救国”的口号传遍了那里的每一道山沟。而范仁秀一家也迅速成为红军坚定的拥护者。在家的女人们常常为来往的红军洗衣、做饭、打草鞋,男人们则负责为红军送信、送粮、打探消息。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当时年仅6岁的范仁秀常常利用年龄的优势,与哥哥一起负责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消息。数年下来,一提起他们家,远远近近的人对他们支持红军的事情几乎无人不晓。

  1938年2月,国民党放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范仁秀的娘家。范仁秀失去了住所,一家人被迫返回龙泉西坑老家居住。搬回西坑的第二年,范仁秀的大哥范忠民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从此失去消息。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在范仁秀的心中,始终都没有失去对红军的信仰、对革命的追求。

  1940年,因为生活所迫,范仁秀被送到福建省浦城县坑尾行政村马趾自然村当童养媳,这个村与西坑交界。幸运的是,这也是一个支持革命的家庭。除做家务之外,范仁秀特别关心来来往往的抗日战士,跟浙西南抗日救亡工作团接触较多。做军鞋、做军衣、交公粮、照料伤病员,她把这些事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更重要。

  1941年至1942年,抗战形势十分严峻。范仁秀总是竭尽所能,为来往的战士们送水、送饭,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次,有位赵姓的伤员,发着高烧,已经奄奄一息,大伙都以为没救了。但范仁秀没有放弃,用温开水给伤员处理好伤口,敷上中草药。她还特意找来母乳,撬开伤员的嘴,用小勺一滴一滴地喂,喂了一个多小时。伤员慢慢睁开了眼睛,虽然还不能说话,但他的眼里充满感激。范仁秀又喂了一碗母乳,终于把这名伤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分别时,这位痊愈的战士紧紧拉着范仁秀的手,眼含热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1942年,游击队战士曹景垣,在一次战斗中头部负伤,情况危急。熟悉山里地形的范仁秀,冒着生命危险,带着游击队摆脱敌人,藏进一个隐蔽的山洞,她自己在山洞周围放哨。等敌人走后,她又找来食物和治伤的中草药。经过几天精心照料,曹景垣身体痊愈,重返前线。新中国成立后,曹景垣特意赶到范仁秀家,当面致谢。范仁秀对他说:“千万别客气。你们子弟兵为老百姓流汗流血、不怕牺牲,我做的这点事情又算啥呢?”曹景垣后来曾担任龙泉县委书记。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范仁秀始终不改本色,在后方积极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范仁秀不贪功,不向政府伸手,始终保持着一个朴实劳动者的本色。范仁秀的儿子叶金荣,如今是建胜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母亲对待亲人、乡邻乃至陌生人都是热心肠。母亲时常教导小辈们,要把拥军的传统一辈一辈坚持下去。”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对比今昔,范仁秀老人十分感慨:“现在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平静,这是百姓最大的幸福。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标签: 抗战|范仁秀 责任编辑: 金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