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一个军有三个浙籍军长 战死他乡的3000浙江将士这周回家
2015年08月18日 12:01:0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记者/胡昊
【摘要】 长江之滨安葬着3000名浙江子弟兵,他们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这周,浙江安贤陵园启动今年第二次浙江籍阵亡将士骸骨回迁,3000将士将落叶归根。
7月中旬,在长沙会战春华山战斗中阵亡的118名浙江子女遗骸迁回杭州

  浙江在线杭州8月18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胡昊 编辑/沈正玺) 长江之滨安葬着3000名浙江子弟兵,他们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这周,浙江安贤陵园启动今年第二次浙江籍阵亡将士骸骨回迁,3000将士将落叶归根。

  当年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时,参加过登陆的老兵在演讲中说过“我们不怕牺牲,我们怕被遗忘”。继今年7月中旬,在长沙会战春华山战斗中阵亡的118名浙江子女遗骸迁回杭州后,今天上午,我们启程前往湖北宜昌,迎接3000将士回家。 

  75军三任军长都是浙江人

  带家乡子弟兵上阵杀敌

  2010年8月底的一天,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上,出现一个合葬的大坑,根据当地文史专家考证,这些遗骨系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75军的将士,合葬数量不会少于3000人。

  据记载,75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三任军长全是浙江人,第一任军长是嵊县人周碞(音“岩”);第二任军长是缙云人施北衡;第三任军长是临海人柳际明。和当年秦末项羽一样,他们都是带着家乡的子弟兵上阵杀敌的。

  第一任军长周嵒的祖籍在嵊州金庭镇华堂村,周嵒的侄孙周永伟一直住在村里。据说,当年嵊州有数百人加入了75军,仅华堂村一个村就有10多人。

  周永伟告诉记者,关于这个舅爷,很多事迹都是从老一辈人那里听来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因为周嵒的关系,华堂村村民王双水、王国强、王奉阳等10来人也跟随周嵒去了宜昌,王奉阳还当上了连长。周边乡村,如嵊州甘霖、长乐、谷来等地也有数百名嵊州人加入了这支队伍。王奉阳一直活到了90多岁,早几年已经去世了,一些经历过战事的老人,生前常会讲起当年的抗日故事。

  据新昌文史专家陈刚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新昌征兵达8000人之多。“如果能知道名字,我们也许就能找到他的生平事迹。”曾参与编写《新昌县志》、并担任过新昌县副县长的陈百刚说,如果宜昌方面能提供一些75军将士的姓名,有可能可以查到一些资料。

  2010年9月3日,现任湖北省发改委主任、当时的宜昌市市长李乐成作出批示,要求妥善处理抗日将士的遗骨。批示说,3000余抗日将士遗骸在宜昌被发现,是中华儿女浴血抗日的历史见证,他们是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要尊重和善待志士遗骨。

  99岁老兵忆烽火岁月

  拿血肉拼下枣宜会战

  今年已经99岁高龄的钱青,居住在杭州孩儿巷一个十多平米的孤套中。他是75军为数不多幸存的老兵。

  1936年,19岁的钱青考入复旦新闻系。第二年,“七·七事变”促使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炮兵科。1940年,钱青被分配到当年父亲担任过团长的75军。

  钱青告诉记者,这支部队,“长官是浙江人,征兵的时候也喜欢去浙江。部队里浙江老乡很多,大家关系都不错。”

  加入75军的第一仗,就是枣宜会战。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一旦失守,日本将深入抗战腹地,因此,枣宜会战就成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当年的国军设备还算精良,用的是德国施耐德炮,还有克虏伯战防炮,但是数量不够,而日本鬼子装备好,训练有素,使得每一场都是血战也是硬仗。“日本人太难对付,除掉他们一个,一般要赔进我们四个人!一场战役打下来,他们死1000,我们至少要死4000,完全拿血肉在拼。”

  从战场上侥幸生还的钱青,因为不愿意参加内战,离开前线回到杭州,当了一个军械仓库的管理员。在全国解放前夕,他把仓库里数万颗炮弹全部交给解放军。

  86岁那年,钱青开始写回忆录,直到今年,才以“心绞痛,泪纵横,笔千斤,如今白鬓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作结。

  在今年3月18日举行的浙江抗战老兵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上,受邀的钱老含着热泪说:“我站在这里很惭愧,我不是什么抗日英雄,我只是一个中国的国民。”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抗战|烈士|遗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