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专题】“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守望家园 留住记忆——林夫纪念馆往事众人谈
2015年08月21日 19:20:51 来源: 苍南新闻网 贾洁梅

  林夫是青年版画家,之前听过他的事迹,也看过很多怀念他的文章,怀着敬仰的心情驱车到位于钱库林家塔村的林夫纪念馆,车拐进林家塔村,一条水泥路把我们引进村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纪念馆位于山边林氏祠堂前,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由各界捐资兴建。共有4个陈列室,陈列着林夫的46幅遗作,以及40多幅各界题词,其中多为林夫战友亲笔所书。

  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陈列着很多木刻题词,其中一块木板上刻着林夫刊登于1938年7月20日温州《浙瓯日报》上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所学习的艺术木刻,并不是老古董的柔情,颓废的美......是为献给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战士们杀敌更加勇敢!唤醒了奴隶们的迷梦!而使汉奸卖国贼看了后肢体要战栗!那末,这才是国防上的‘抗战木刻’的重大意义。”

  林夫,1911年2月22日出生于钱库镇林家塔村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师从刘海粟,追随鲁迅,致力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抗战初返温,在浙南革命根据地进行革命文化艺术实践,先后任中共平阳县委组织、宣传、统战部长。创办平阳《平报》,发表以抗战为题材的木刻、砖刻、漫画以及诗歌。1940年3月14日,《平报》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在报社过夜的林夫被捕,1942年6月19日在闽北“赤石暴动”中牺牲,年仅31岁。有遗作《林夫版画集》传世。

  林秀坚(林夫嗣子林亦载的儿子)

  守护他是一种义务

  在参观林夫纪念馆的时候,一位扫地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50来岁,脸色黝黑,憨厚寡言,有人指给我说,他就是林夫嗣子林亦载的儿子林秀坚,他在纪念馆呆了十多年了,家就住在本村,主要是开门、打扫、整理花草树木。平时种田,家里开了小店,有时给村里人打些零工增加点收入。我赶紧拉住他,请他谈谈林夫的事,他拼命摇头,腼腆地说,自己当时还小,不是很清楚。

  听村里的老人说,林夫有三个兄弟,他是老三,他爸爸有一个想法,为一个家庭出一个读书人,学一点本事。林夫很聪慧,小学是在村里私塾读的,后考入永嘉县私立瓯海中山中学。他很有绘画天赋,后来去上海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亲聆鲁迅先生的教诲,在先生的鼓励下,从事木刻创作。那时候他就很少回家了。只是他爸爸要他结婚催得紧,才回来一次,婚后不久就回上海了,以后就再没回来。他老婆没有再嫁人,解放后去了尼姑庵,后来在林家塔村去世。因为林夫牺牲时只有31岁,没有子女。他哥哥的儿子过继到他名下。

  林夫小时候性格温和,是个本分的孩子,也不多说话,学习很认真。抗战期间,他还组织过民兵进行操练呢。说起林夫的事,老人们都带着惋惜之情。80岁的林秀煌老人,原是附近乡里项桥小学的校长,小时候到林夫家里玩,还把林夫木头雕刻的东西拿出来玩,这些木刻他也看不懂,只是好奇。

  对林夫被捕的事,他们更愿意相信另一个版本,本来林夫要去延安了,当时日本人打到了金华,去不了了,只好回平阳住宿在《平报》报社,当夜《平报》遭国民党查封,在报社过夜的林夫被捕。如果去了延安,那就是另一番人生了。

  现在林夫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学生来参观。钱库二小的金理串老师说,他每年都会带学生来这里参观,缅怀先烈,记得1999年建馆,刚开始有电视台播音员讲解,后来没有了。金老师对这帮建馆老人非常敬佩,没有政府财力支持,全靠民间自发维持很不容易。只是担忧未来某一天他们老去怎么办?

  说到这,一旁的林秀坚老人一改木讷对我说,他在这里几乎没有收入,现在每个月500元,还是几个热心人给的呢。据老人们说,林秀坚虽然没有见过林夫,但他认定林夫就是他的长辈,守护他是一种义务。但他在这里做事多少耽误了务农时间,所以大家给凑了一点,钱虽不多,但对老人也是个安慰,虽说宗族情感是一回事,但生计也是要紧的。

  林亦挺(林夫纪念馆馆长)

  作为他的后人值得把这件事做下去

  听人说,馆长林亦挺很了不起,纪念馆是他一手建起来的,且无怨无悔在这干了十多年,没有一分报酬,还自己贴钱修缮展品、义务讲解,把这当作自己后半生的事业。可惜馆长林亦挺恰巧与家人去了杭州,我只能通过电话采访。

  林亦挺很健谈,说起建纪念馆的初衷,他说,“开始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我父亲林绍佑说,当时在村子里读书人不多,林夫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当时父亲上师范还是林夫当的保人,因他当时在平阳创办《平报》,属于公职人员。”据他父亲回忆,林夫对人诚恳,喜欢帮助别人,常常以兄长的姿态来照顾弟弟,还送了一本字典给父亲。另外,按宗族辈分来说,他们同属于二房。

  “当年我在苍南电视台钱库广播站负责采编工作的时候,温州展览馆副馆长陈钧贤为了写《林夫版画集》跟我父亲一直有来往,我也一直在场,对林夫的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1998年春天,我准备拍一部林夫的电视纪录片。花了三个月时间,从温州博物馆到上饶集中营再到福建崇赤石镇,访问了林夫生前的战友,拍成了25分钟电视纪录片,当年在温州电视台人世间栏目播出,受到好评。”在拍摄纪录片期间,林亦挺更深切地感受到林夫感人的事迹,作为后人要纪念他。

  后来,林亦挺就以村里的名义打了报告,县委县府同意在林家塔村建立林夫纪念馆,以收集、存放林夫烈士生前的版画、著作等遗物,介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生涯,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批复里写的很清楚,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筹备建设资金,不准向农民摊派、集资。“我们几个人商量先把资料搜集起来,然后搞地基、筹措资金,还向各个学校、单位筹款,总共48万。大家都很兴奋,在当时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馆建好了,林夫的版画作品,还有遗物、书法,一点点收集。刚开始两个人跑,后来就我一个跑了。前几年清明节来参观的人多就干脆住在馆里了。”

  2002年起林亦挺基本在纪念馆工作,事无巨细,全凭义务。“因为纪念馆是民办的,没有编制,资金没有来源,盖了房子后,接下来的费用都要自己垫。后来慢慢的镇和县政府相应给了一些补助,一年给几万,有时一年没有一分钱,这十几年就这样过来了。”林亦挺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问,对纪念馆的将来有什么打算?林亦挺停了半天说,“作为林夫的后人值得把纪念馆做下去,今后他计划把村里的热心人组织起来,有五六个人吧,大家经常碰碰面谈谈心,联络感情,靠一个人是做不好的。我的年纪也大起来了,也喜欢到外面走走,那家里就一定要一个人、一个组织。”

  林勇(苍南地方文史研究工作者)

  名人属于家族更属于社会

  林勇虽不是林夫的同房,也是同族人,他对苍南地方文史很感兴趣,对林夫的事迹很感动,收集了很多有关报道林夫的文章、资料。最早看到有关林夫的报道是在80年代,林斤澜先生在瞭望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忆林夫》,才知道自己有一个这么有名的同族人,后来这篇文章又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发表。那时候,他开始关注林夫。

  “我喜欢文史,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去看看纪念馆博物馆。1999至2001年,我在上海工作,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20多个纪念馆。”上海是个大都市,生活过的名人多,文化气息浓郁,名人的纪念馆也特别多,有左联纪念馆、李白烈士(电影《永不消失电波》的原型)旧居纪念室、朱屹瞻艺术馆,吸引了很多人去参观、缅怀。这些纪念馆规模有大有小,有国家级的,也有市、区级的,但都是政府所建。特别是鲁迅纪念馆,经过几次重建重修,光装修就花了两千多万,有最先进的展览技术,齐全的光影设备,成为鲁迅学术研究中心。

  “纪念馆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楼陈列厅里的蜡像,也是唯一的一组蜡像,温暖的灯光下,四位青年围坐在鲁迅先生旁边,场面温馨感人,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积极倡导者,在鲁迅的扶持推动下,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有了蓬勃的发展。那位紧坐在鲁迅左手边,全神贯注地聆听先生讲话的瘦削年轻人,就是林夫。这组蜡像再现了1936年10月8日鲁迅在“全国木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上与文艺青年促膝交谈的情景。在蜡像周围的场景墙上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14位版画家的14幅代表性作品。那凌厉的刀笔,黑白对比的色调,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匕首。

  “林夫是鲁迅先生珍视的青年木刻家,在中国版画史上有一定的贡献,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精神财富。”在如何做好名人教育宣传意义时,林勇有自己的思考。建纪念馆是对名人最好的纪念,目前还没有哪个地方,在没有政府财力的支持下能建造纪念馆的,对他们这种精神由衷感到赞赏。但做纪念馆,单靠家族的力量是不够的,建在宗族祠堂前的纪念馆更是少见。名人属于家族更属于社会,历史人物事件不能复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政府应该唱主角,要投入财力。据说,当时准备建林夫纪念馆时,有识之士曾提议在钱库公园苏渊雷纪念馆旁边建林夫纪念馆,这样一来可以丰富名人文化效应,二来也便于管理、维护。

  目前由于纪念馆影响力不够,除了清明节、春节有祭祀纪念活动来人多一些,平时人不多,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也找不到这个地方。其实村里都通了路,有车也很方便,但因为没有导航,如果没有熟人带路,一般人找不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纪念馆的传播手段也要跟上时代。林夫是个革命者,更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艺术家,在国难当头,他毅然参加革命,用版画宣传抗日救亡事业,显示了民族气节。我们应该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示他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知道他。

标签: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