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义县城滨江广场上,有一根只剩半截的“大烟囱”。这截破败的大烟囱引人注目,它是日军当年建立的“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矿业所发电厂”掠夺萤石矿的遗留物。
武义县博物馆副馆长薛晓白介绍说:“这半截大烟囱,定格了一段武义人民血泪与抗争的历史,是日本当年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耻辱柱’。虽然它与县城中心的环境不协调,但我们特意保留了它,目的是留住罪证,让人民永远记住日寇对我们进行的经济侵略。”1987年12月3日,武义县将这半截大烟囱列入县级文保单位。
说起60多年前日军在武义进行的贪婪掠夺,对日军侵占武义萤石史作了多年调查的原武义县矿业公司经理陈南山气愤难平。他告诉笔者,萤石是炼钢、炼铝的必需辅助剂,武义素称“萤石之乡”。1931年前,武义就有40处采矿坑口。由于当时我国工业落后,所采萤石全部被日本设在上海的三义、黑木、小林三家洋行垄断,一部分用于日本的八幡炼铁所(钢铁基地),一部分被他们远销欧美,赚取高出收购价20倍以上的暴利。
“九一八”事变后,武义萤石采矿商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停止了开采,断绝对日本钢铁工业所需萤石的供应。日本当局于是直接派兵侵占武义萤石矿。日军给武义人民带来的痛苦罄竹难书。他们在矿山密布武装军警,用轻重机枪监视矿工劳作。被日军蹂躏的矿工多达2000余人,有武义当地人,也有从山东、江苏等地强抓来的。在日本军警和汉奸监工的刺刀、皮鞭威逼下,矿工吃糠饭,睡工棚,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其间矿难不断,矿工死伤屡见不鲜。日军撤退时,又把伤病矿工活埋杀害。2000多名矿工幸存者寥寥无几。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清理矿区,仅在杨家一个矿洞中就清理出350具尸骨。
陈南山还告诉笔者,1943年,日军嫌开采萤石进度太慢,又在武义县城强拆民屋,建立了“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矿业所”发电厂。滨江广场上的那根大烟囱,就是建发电厂时修筑的。为了加紧抢运萤石,日本人特地抢修了一条金华至武义的轻便铁道。他们盗挖的武义萤石,一部分运往当时的沈阳兵工厂,一部分运往日本本土,用作战略储备。
面对日本的经济侵略,武义人民奋起抗争。武义党史办的陈祖南说,矿工们曾无数次起来罢工,开展反饥饿、反压迫、反掠夺斗争。矿工卢有学、许光友等人自发组织了500多名矿工,撬掉铁轨,并派人割断通往武义以及各个碉堡的电话线,用挖矿的钢钎、榔头等工具作武器,与车站岗旁边的矿警班一起,把日军警备队打得落花流水。
当时,中共武义区委负责人颜金元、倪云腾等人组织抗日武装游击队炸铁路、炸矿井、营救矿工,不断骚扰日军采矿。1944年6月,游击队员化装成矿工,混入日军矿区,先后炸毁了8个矿井,迫使日寇停产。反掠夺斗争一直持续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如今,这半截大烟囱,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义人对大烟囱背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详。武义县关工委宣讲团还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到大烟囱下,给他们讲日军侵略武义的罪恶史。曾经听过宣讲这段历史的小学生们说:我们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对自己说“勿忘国耻”,一定要让祖国更强大,不让人家欺侮我们。(徐晓恩周关河朱跃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