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日出征门。王木正 摄
500子弟兵出征前合影。
父老乡亲送别500子弟兵铜雕。
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 平阳山门镇凤岭山。走过红旗长廊,沿着共有168级台阶的山道上行不多时,抬头即可见高4米、宽3米的一座门梁,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震亲书的“北上抗日出征门”匾额跃入眼帘。
77年前,即1938年3月18日,活跃在浙南和闽浙边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后,即由粟裕率领,在此告别父老乡亲远征北上抗日。1996年,当地修建了“北上抗日出征门”以对这段历史作以纪念。
时光倏忽77年。如今漫步在凤岭山上,穿梭在北上抗日出征门前,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安宁祥和,77年前出征门亲人告别时的哀伤不舍,远征北上的战场硝烟,这一幕幕都已埋在远去的岁月中难再重现。唯有出征门门柱两侧白石板墙抗战浮雕,门后不远处父老乡亲送别粟裕率领的500子弟兵远征北上的大型铜雕,让记者仿佛回到了峥嵘岁月。
此前从事过多年新闻工作的中共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平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敏,既凭着记者的敏锐,多年来一直在收集粟裕、刘亨云等将军的遗作、回忆录,整理老红军老党员、当地父老乡亲的叙述,又以党史工作者的严谨,多方求证,互相验证史实真相。上周,在记者再次拜访山门凤岭山,陈敏为记者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出征北上南征北战的历史。
浙南子弟勇从军靖英五百出山门
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出发,战斗失利后组成红军挺进师,由粟裕、刘英率领,于1935年2月下旬入浙开展游击战争,并于6月中下旬开始九进平阳,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并肩战斗,携手创建了浙南根据地。
关于挺进师在浙南的活动,许多相关的老将军、老红军老党员都有相关的回忆。据挺进师的相关史料记载,1937年11月,分散在浙南、浙西南各地的挺进师约500人先后汇集平阳北港整编练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浙江国共和谈协议,1937年9、10月间,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下辖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1938年3月,在山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新四军第3支队第7团队500子弟兵,从平阳山门出发出征北上赶赴抗日前线,5月,原挺进师新兵连100人从平阳凤林赶来加入。
浙南三年,挺进师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再加上子弟踊跃从军,出征前夕晚上,山门群众宰猪、送酒送菜慰问出征将士。出征当日,老区群众又从四面八方赶来,锣鼓歌声口号中一路送别,妻子泪别丈夫,父母勉励儿子。粟裕大将等人的回忆、山门当地的民间故事都对这个动人场景做了描述。又浓缩为出征门之后一墙铜雕,供后来人瞻仰。
“老三营”南征北战所在团创下“老虎团”威名
虽然已经离开山门北上抗日,但无论是浙南三年的血肉渊源,还是对众多出征子弟兵的牵挂,平阳人民的心里从未离开过这支部队。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一直努力收集、整理着部队出征后的变迁、战斗等资料,2013年末,平阳县新四军研究会还专门北上黑龙江省,拜访了驻扎在哈尔滨的这支部队现在所在的部队。
1938年3月18日山门出征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7团队,经1个月时间的长途跋涉,到达安徽歙县岩寺,与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合编,改番号为第2支队第4团第3营,史称“老三营”。八年抗战中,“老三营”将士南北征战,战功卓著,威名赫赫。
“老三营”的抗日军事行动,始于其部分干部抽调参加新四军先遣支队。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军部从第一、二、三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支队侦察连400人,组成先遣支队,三营部分干部参加了先遣支队。1938年5月19日,粟裕率先遣支队进入江南敌后战场,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韦岗初战告捷。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原苏北指挥部三纵三团改编为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老三营”与三纵五团合并,组建三旅八团。1941年12月8日,八团在苏中如东县双灰山设伏,毙伤俘日伪军520余人,其中日军30余人,首创苏中战场生俘日军记录。
1942年9月,三旅以老七团、老八团各2个营与特务营合编组建新七团,“老三营”编入新七团。9月25日,新七团即在南通县二鸾镇附近的谢家渡,全歼日军大队长以下70余人,打出了军威,震慑了日伪,10月,新四军陈毅军长授予新七团“老虎团”称号。
109英烈埋骨沙场从平阳走出的英雄丰碑永存
“每次翻阅这支部队的相关史料、战绩,仍禁不住以这支从平阳出征的部队为傲,又为鏖战沙场不幸牺牲的先烈扼腕,”陈敏说。
八年抗战转战南北,战功赫赫的同时,从山门出征北上的众多子弟兵也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捐躯。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平阳县新四军研究会多年来努力收集着牺牲的英烈名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500出征子弟兵中,已知牺牲的英烈有109人,其中包括平阳86名,苍南21名,玉环1人,鹿城1人。
牺牲的英烈中,有17岁即受中共浙南委员会指派只身前往中共上海办事处,帮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中央重新恢复联系的林心平,1942年于江苏金坛产后休养时与孩子同被日寇残杀。浙南老红军、独臂英雄陈铁康,则于1944年8月率海防大队第一中队76名指战员渡海攻打岱山大鱼山岛与日伪军作战时阵亡。浙南画家苏味朔入室弟子周饮冰在温州被捕后,虽经周恩来交涉,仍被国民党第三战区建阳警备司令部于1942年6月判处死刑,年仅29岁。
“岁月能湮没许多记忆,我们努力去做的就是更真实的记录、还原历史,让更多人了解、铭记,”郑重将一本刚出版的、由中共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平阳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编著的《平阳走出的新四军》送给记者后,陈敏认真的说。
(感谢中共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历史资料)
>>>部分将士回忆
夜袭鬼子巡逻队
“在大观玗驻防不久,三营派了一个排到南京至当涂的铁路线上侦察敌情,想抓个俘虏回来。部队在夜晚袭击了一个鬼子巡逻队,打伤几个鬼子,但是战斗不顺利,鬼子反击动作很快,火力也猛,结果俘虏没抓到,几个战士受了伤。这次伏击让全营对这个新的作战对象有了新的认识。”——张文碧《岁月如戈》
烧辣椒俘虏敌人
“1945年6月,(我)率连队参加了讨田(日伪军田岫山)战斗,战士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辣椒,把一筐一筐的辣椒抬出来,离碉堡不远的地方,用大火将辣椒烧起来,好家伙,真带劲!浓烟滚滚,在微微东风的吹拂下,徐徐的进入了敌人的碉堡。我军不花一颗子弹,就叫这个碉堡里的敌人乖乖的投降了。”——《王昭成自传》
保卫秋收反日伪抢粮
1944年6月厚,日本侵略军在秋收季节疯狂的掠夺粮食,余龙贵指挥第三支队进行保卫秋收反对日伪抢粮的斗争。从7月22日到31日的10天中,接连进行了多次胜利的战斗。余龙贵亲自率部勇猛冲锋,击溃武器装备精良的伪税警团4个连。
——顾坚《余龙贵同志在浙东抗日前线的日子》
机枪都打红了
在大岙岗和湖庄头阵地,副大队长陈铁康和中队长程克明带领战士多次击退日伪军的疯狂进攻。陈铁康在战斗中一边指挥,一边用机枪扫射对人,机枪都打红了,他身上也多处中弹,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最后干部战士们在愤怒的喊杀声中扑向敌人同敌人拼刺刀,摔枪托,用牙咬,同日寇作殊死搏斗。独臂英雄陈铁康在肉搏中被日寇刺刀刺进腹部,壮烈牺牲在大岙岗上。
——张大鹏、何亦达《血战大鱼山岛》
>>>链接
从出征门走出的将军(部分)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铁君(1917 -1961 ),浙江平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南独立团团长,闽浙军区、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文碧(1910-2008 )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亨云(1913-1992)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北上抗日选遣队连长。参加了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金冶(1922—2006)原名金学炉,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和家村人,1938年12月至1939年秋为新四军教导总队军事队学员。1981年2月至1984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4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正军级)。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