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我在现场 权威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驻浙第一集团军阅兵方队速写:雁门英模 雄风再展
2015年08月25日 05:56:1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廖小清

   浙江在线08月25日讯 (浙江日报通讯员 王新 吴持巍 记者 廖小清)眼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已进入倒计时,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在这里聚焦。

  在10个参与阅兵的英模部队方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是以第一集团军某师为主,从全集团军抽组400余人组建的。

  这支英雄的部队前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同志亲手缔造的陕北红军部队,抗战时期,隶属八路军第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战中,该师第716团一举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30余辆。战后,该团特务连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光荣称号。

  时空荏苒,斗转星移。70多年间,这支部队,完成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单一地面作战到基于信息系统的三军联合作战、从体能型到智能型的转型,是全军首支列装某新型两栖突击车的部队,并先后参加30余场重大演习,是我军传统步兵的一把“两栖尖刀”。

  在这次阅兵任务中,这支部队再次用行动践行着部队的优良传统。

  人人刻上“阅兵印”

  一次受阅,终生光荣。天安门前96米128步,走过的不仅是一段距离,更是人生中的一段华美篇章。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磨穿了多少鞋底,踢坏了几双战靴,磨出了多少血泡,晒脱了几层皮。

  在阅兵训练基地采访,我们看到,几乎每名受阅官兵身上都有着一串共同的印记,被他们戏称“阅兵英雄印”。在训练基地,是不是方阵里的队员一眼就能认出来——除180公分以上的平均身高,两侧黝黑脸颊上泾渭分明的“Y”型印记是他们最好的标记。

  “这些印记是队员们在阅兵训练中留下的。”方队一位负责人说,受阅队员每天要戴着1.2公斤重的钢盔,在训练场上训练8个小时以上,不仅要忍受训练的苦累,还要经受烈日、暴雨的考验。日复一日,受阅队员两侧脸颊被晒得黝黑,但钢盔“Y”型束带所覆盖的部位却依旧白皙。“Y”型标记就好像是“英雄”的首字母,牢牢刻在了受阅官兵的脸颊上。

  印记之二是左肩勒痕。95式自动步枪,7.2斤。作为挂枪方阵,训练中要求头线、下颚线、枪线等“六线”整齐划一,官兵不得不用力将枪勒紧固定,虽然一支步枪算不上重,但训练中官兵们枪不离肩一挂就是近8个小时,左肩被枪背带勒得生痛。久而久之,队员的左肩越来越结实,也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勒痕。

  要问阅兵训练中什么装备损耗最大,莫过于官兵们每天训练所穿的战靴,训练期间平均每人至少踢坏了两双战靴。也正因此,他们留下的第3个印记——脚上老茧。方队军医陈刚说,90%以上的官兵,在脚掌、脚踝、脚后跟等部位,都有因训练留下的厚厚老茧。

  一道道“阅兵英雄印”,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奉献。疤痕也许会慢慢消退,但阅兵训练的记忆无疑将成为官兵青春中永恒的印记。

  铁汉亦有柔情时

  “白加黑,5+2”,阅兵训练期间,受阅官兵几乎每天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严格的阅兵训练,长期的封闭管理,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小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然而,训练场上官兵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受阅官兵缘何能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士气?我们在训练场、生活区找到答案。日前,笔者走进阅兵训练场时,正巧赶上宣传干事王光富在给训练标兵拍摄视频和照片。原来,方队设立了“训练龙虎榜”,定期考核评比,为上榜的训练尖子制作光盘、冲洗照片并邮寄回家。

  “我一定要把最帅的样子展现出来。”肩披绶带,胸戴红花的中士张浩荡面对镜头挺直了胸膛。他新婚第3天就奔赴训练一线,这次被评为训练标兵,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方队政委郑继龙说,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他们及时将官兵的荣誉分享给远方的家人,不断强化队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阅兵荣誉有人分享,生活烦恼有人倾诉。“在长时间、相对封闭的训练中,官兵难免遇到烦心事,政治工作者就主动靠上去帮助,让大家能全心投入训练。”郑继龙说。藏族战士次仁扎西是四川大凉山人,自进入放牧期后一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7月上旬,听闻家乡暴雨,多地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心中不禁担心,训练成绩受到影响。中队教导员张记发现这一情况后,一边疏导战士情绪一边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最终得到了次仁扎西一家安好的消息。方队还专门选调3名心理医生,深入官兵进行心理服务,帮助他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一开始家属对此并不理解,可当她亲眼看到我们艰苦的训练,亲自体验阅兵场上的自豪以后,经常鼓励我、督促我训练多用功。”谈起方队安排28名优秀队员家属来队探望,排长刘海涛十分感激。他说,为了给大家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方队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还组织大家过集体生日、开展“我身边的最美”感动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艰苦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阅兵训练展开以来,方队官兵没一个人的训练落下,更没有人临阵脱逃,都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在了阅兵训练场。

  幕前幕后皆英雄

  兵者,国之大事;阅兵,国之大典。

  参加阅兵是军人的无上荣耀,谁不想在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并不是每名来到北京阅兵训练基地的官兵,最后都能在长安街上一展风采。

  强军先强武教头,教练员关系阅兵方阵训练质量,他们和受阅队员一样朝九晚五、“白加黑”、“5+2”,同样经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受的苦累一点不比队员少,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可是,他们虽在训练场一线,阅兵式上却只能守在后方,默默为方队队员加油鼓劲。

  “能够看到自己带的队员以最昂扬的姿态走过阅兵场,是我最大的满足。”曾是三军仪仗兵的教练员、四级军士长孙振财说,他所执教的旗手班在徒步方队150多个排面的考核中屡获“十佳排面”,虽然自己没能上场,心里依然十分自豪。下士教练员梁超本是阅兵队员,但方队鉴于他过硬的个人素质,任命他为排面教练员兼预备队员。面对笔者采访,梁超坦言,阅兵的机会不是谁都能有,能够参加已是光荣,能不能上场并不重要。

  和教练员一样,炊事班18名战士虽无缘阅兵式,却坚守幕后岗位,兢兢业业。别看炊事员不上训练场,但每天无论体力消耗、工作时间都不比阅兵队员们少:凌晨3时半,他们就得起床和面做早点,早餐后马不停蹄准备训练间隙的点心和午饭,午餐后还得打扫卫生洗刷餐盘,往往忙活完了午休也结束了,晚上准备次日的菜肴又得忙到熄灯……炊事员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仅有六七个小时。炊事班长刘长高说,他们当中很多人参加保障任务后忙得甚至没和家人联系过,买的电话卡连包装都没拆。“进了阅兵训练场,每个人都是奉献者,只不过奉献的方式不一样。”刘长高表示。

  阅兵训练场上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和受阅队员并无区别,同训练、同流汗、同吃苦、同受累,9月3日那天却要把机会让给战友,随时待命进行补位。将军领队作为此次阅兵亮点备受关注,却鲜有人关注领队的预备队员。“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预备队员、某旅参谋长丁炜,经历从执行教练到正式领队又转为预备领队。

  “尽管自己最后不一定能上场,但自己一定会以最高的标准投入训练,为了阅兵付出过,不后悔。”丁炜坚定地说。正如方队队员自创的诗《我不会上场》中所写:“因为使命我时刻准备着/因为荣誉我努力付出过/因为责任坚守在岗位……有人笑我傻/有人说我笨/我知道可能自己永远上不了场/我也希望自己永远不会出场/可能我的付出没有回报/然而我的努力意义非凡/相信历史会铭记这难忘的岁月/还有那伟大的‘备胎’。”

  无缘长安街,亦是真英雄。机关干部、卫生员、勤务员……在阅兵训练基地,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官兵。虽然阅兵式上我们不曾看见他们的身影,但历史会同样铭记住他们的名字。

标签: 阅兵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