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温州9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编辑/胡芸)从空中俯瞰温州瑞安塘下镇的陈岙村,蜿蜒而下的美丽河道,整齐排布的村居让人印象深刻。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遍布违建厂房,污染严重的村庄。过去十多年的历程,陈岙村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棵树的启示
“要让后人记住阵痛的教训”
走进陈岙村,可以看到9棵苍翠挺拔的古榕树,其中一棵已经是540年的古木。陈岙建村800多年,先民为了村庄不受洪水的侵害,就在溪边种上了这些榕树。
榕树、溪流与典雅的村居相映成趣,是陈岙村最引人注意的景观。
上世纪90年代,陈岙村家家户户开始搞起了家庭作坊式,从事汽摩配、电镀等行业。古榕树旁边,一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了许多杂乱的小厂房,一公里左右的溪流边就多达五六十家。不久之后,这些小作坊肆意排放的污水、废气,让陈岙的环境日益恶化。
“2007年,一棵120岁的古榕树,因为环境污染的严重侵害,最终枯萎死去。村民们想办法对它进行救治,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村支书陈众芳告诉记者,榕树的死去深深刺痛了世代生息于此的陈岙村民,对陈岙的环境整治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悄然开始。
村里陆续把榕树边上的违章厂房拆除,并开发出5.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招引工业企业入驻。与此同时,在榕树种植的区域还建了绿化景观带,全面改善村居环境。
“遮风挡雨虑烟尘,苍郁葱茏十二旬。一自村头污水沴,枯枝不复庇乡邻。”如今,在枯死的古榕树边上,村民们专门树立了石碑作为纪念,并以此警示后人。
“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百年榕树,是村里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让后人记住肆意污染环境的教训。”陈众芳说。
一条溪的产业
“把水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炎炎烈日下,陈岙村民李小武和工人们在陈岙溪边紧张忙碌着,他们在这里建设的一个皮划艇运动项目即将完工投入试运营。
事实上,以水做文章,陈岙村开辟了许多水上项目,成为周边城乡居民夏日休闲避暑最为热衷的选择。陈岙的游泳池,由村民与村集体联合出资共同建设,去年7月对外营业。在建成后的短短3个月内就累计接待了9万多人次,营业额达270多万元,最高峰时日接待甚至达到了5000多人次。
然而,这条为陈岙带来丰富商机的清流,在过去却因泛滥的洪汛常常危及村庄。“陈岙村改造这条小溪,把水的功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陈众芳告诉记者,过去陈岙周边经常缺水,村里挖凿出一个蓄水山塘,把一股清水蓄起来,解决村里的生活用水问题,并靠着供水给附近的塘下镇,每年获得上百万元收入。
随后,陈岙村对溪流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改造,拓宽河床并分段拦蓄,昔日易涨易退的山溪成了缓缓流过的平静河道,也俨然成为村居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座房的变迁
“改造完成一定把家搬回来”
走进村民蔡丽青的家中,看到优雅而精致的住房环境,也许令不少城里人不由羡慕。
蔡丽青夫妻和一双儿女住在160多平方米的公寓式住宅里,居室装潢华丽,设施齐备,庭前小园中花木葱荣。走出门外,居民小区中曲水蜿蜒,绿影摇曳。
20多年前,刚刚嫁到陈岙村的蔡丽青却对这里的村居环境颇有微词:在位于山脚下房子前,满目是野草丛生的荒地,甚至还有几座坟墓散落在其中。附近的居民房屋分布杂乱不堪,周边工厂更是日夜轰鸣嘈杂。
不久之后,蔡丽青夫妇便搬出了陈岙村的家。
2002年,一项规模庞大的旧村改造项目开始启动。陈岙村首先实施了一个在当时的农村极为惊人的举措,请规划专家为村子做一个整体规划,把乡村当做城区进行整体经营,全村被分为生产、生活和休闲不同区域。
与此同时,陈岙村实施了另一件挑战世俗陋习的大事,对村后的两块乱坟山进行了青山白化治理,5000多穴坟墓全部迁入了统一规划的陵园。2010年,陈岙村整理出的70多亩乱坟地,在公开招拍挂中拍出3.5亿元的天价。
有了这笔可观的收入,村居的规划建设迅速获得了有力的积极支撑。陈众芳说:“旧村改造是百年大计,陈岙村的村民绝大部分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居民小区就以城镇化的模式建设,以适应村民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在拆迁后的老旧村居原址上,建筑面积7500多平米“陈岙新村”在2011年完成建设,村民搬入了规划整齐的三层小洋楼。陈岙村还借鉴既往城市规划中的经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了700多个停车位,生活污水集纳管网接也入所有住户。
重新搬回陈岙的蔡丽青为自己的新家做了精心设计,她告诉记者,在改造前,村支书陈众芳就对她说过:“改造完成,你一定会想把家搬回来。”如今,自家的漂亮房子和陈岙的优美环境受到不少亲友的羡慕,来拜访的客人都让她应接不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