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沈吟)漫步浙西天目山,山峦起伏,逶迤蜿蜒。层林吐翠,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留下斑驳的树影,显得宁静祥和。近日,记者与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来到天目山追寻抗日志士的足迹。
走进天目山的禅源古寺,翻修一新的院落,迎接八方来客。70多年前,日军的轰炸曾令这座古寺变为断壁残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杭嘉湖大部分地区落入敌手。国民政府浙江省的党政机关撤至金华一带。当时,日军尚未占领天目山区。1938年2月,国民政府在临安市西天目山设置浙西行署,领导杭嘉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当时的浙西行署,就设在西天目山禅源寺,借用寺院的108间房。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天目山,与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会晤,共商抗日大计。当时,浙西临时中学也设在寺中,周恩来就在此发表演讲,号召全体人员团结抗战,保卫浙江。激昂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浙江军民的抗日斗志,点燃浙江抗战的烽火。
1941年4月15日,日军出动侦察机3架,在火焰山至白滩溪侦察。因汉奸在青龙山上引火为日机指示目标,到下午2时许,7架日机以浙西行署驻地禅源寺为目标,低空狂轰滥炸,并投下四五十枚燃烧弹。禅源寺被毁,只剩下山门、天王殿、尊客堂、西客堂。山边村民房屋几乎全成废墟,不少人员伤亡。
该寺被侵华日军炸毁60年后,在社会各方的支持和资助下得以重建。周恩来演讲纪念亭醒目地矗立在寺中。
在西天目乡东关村,有一座浙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上面镌刻着西天目告岭之战100多位将士的姓名。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英勇的抗战史。被称为“天目山之门”的告岭地形复杂。1937年12月,抗战部队在告岭连续打退了日军4次猛烈进攻,重创日军。在两昼夜激战中,抗日将士战死和冻死的有50余名。1943年10月,日军再犯西天目山,抗战部队奋起迎战。经三昼夜激战,日军溃退,抗日军民死难80多人。
“如果不是这次寻访,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天目山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深藏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熊兰轩说。
“8年抗战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是一曲克敌制胜、军民共战的凯歌,是一部血泪凝成的史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日寇侵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败入侵者。”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专业王加婷说。
天目山脚下的一座老式院子,记载着一段先烈们的抗日斗争史。这里是抗战时期的《民族日报》社。
走进位于於潜鹤村的《民族日报》社旧址,一张张发黄的旧报纸上,一台台锈迹斑斑的手摇印刷机中,我们仿佛阅读到了以笔为枪、以字为弹的过去。
1939年1月5日,名义上由浙西行署主办、实际上由中共地下党控制的《民族日报》在鹤村的一座祠堂里创刊。就在这处以树干为柱、树皮为瓦、以泥涂壁、糊纸成窗的报社,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热血青年,高举抗日爱国、团结御侮的旗帜,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报社先后有60名工作人员,其中共产党员30人。以社长王闻时为首的中共地下党员,用笔做武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汉奸的无耻,宣传抗日救亡,发行量由5000多份发展到1万余份。
笔锋胜似坦克。犀利的文字引起侵略者的惧意,1941年,报社遭受日军飞机狂轰滥炸,除电台外,报社其他设施设备全部被毁。
回顾历史,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思考。“要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进取。”浙江农林大学会计专业的孙若闻感受深刻。“我们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哀号和颠沛流离,更不会忘记战士们用血肉铺成的光荣大道。我们坚定地维护和平、珍爱和平,愿世界再无战争。”浙江农林大学英语专业的董伟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