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舒洪东魁杨梅虽早已下市,但那酸甜交融的滋味,留驻在各地游客的舌尖;曾坠在枝头的累累果实,也化为村民沉甸甸的钱袋。
提起山乡林地间的杨梅富民产业,绕不开仁岸村村党支部书记何伟峰。他以远见,选准了村庄发展的路子;他用毅力,带领村民挺过创业之初;他以智慧,拓宽仁岸杨梅的市场。
没有人会想到,今年44岁的何伟峰已连续24年担任仁岸村的主职干部。回想起20岁担任村委会主任、26岁接任村支书的经历,何伟峰解释说:“大家正是看重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
仁岸村占地9.8平方公里,人口约2600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仁岸村1990年的人均年收入仅有约600元。1991年,缙云推行“一村一品”,要求各村发展特色产业致富,时任村支书的潘长红找来了颇有经济头脑的何伟峰商量。村干部们共同商定,引入当时仅出产于仙居的东魁杨梅。
有了决策,村民却犯起了嘀咕。种植杨梅需5年后才产果,回报周期较长,且收果期仅10余天,易受雨天影响。刚开始,仅有少数人引种了500亩杨梅。为发动村民,何伟峰砍掉自家杨梅林,修筑了直通山顶的“杨梅公路”,方便运输和售卖。
如今,仁岸村的杨梅成了村支柱产业,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盛产面积超3000亩,并于2008年注册了“仙仁杨梅”品牌,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起初,因摸不透杨梅习性,仁岸杨梅起步时的产量、甜度一直难与仙居杨梅比肩。何伟峰明白,只有农业技术才能解决难题。2001年,进驻舒洪镇的农技站站长陈岳强成了他的“最佳拍档”。
在何伟峰的邀请下,陈岳强成了仁岸村的常客。两人常泡在杨梅山上,讨论商量如何改良品种。为避免使用农药,他们选择了生物灭虫灯和人工方式生态种养。他们还采用疏果技术,将每棵果树的结果数控制在杨梅甜度最高的水平线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标识着杨梅的甜度,这个指标“仙仁杨梅”从2008年的11.9%提高到了2012年的13.9%,今年再创15%新高。“仙仁杨梅”还曾在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上两度获誉“浙江最甜杨梅”。甜度助推了价格,其售价已从之前每斤两三元的低价,到现在最高可卖到每斤50多元。
如今,仁岸村的梅农已不再是接受种植技术培训的学生。在农闲时节,他们走出村子,在附近村当起杨梅师傅,每天可收入300元授课费。
今年仁岸村共出产杨梅1000余吨,但梅农们却一点不愁销路。据何伟峰介绍,当天仅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这一个销售区就售出杨梅5吨以上,销售额共计10多万元。除了供不应求的国内市场,“仙仁杨梅”还在去年进入香港展销会柜台。
“今年是杨梅小年,但我的收入不错。”村民何忠凭着家中30株梅树已收入了3万元利润。而为销路前后奔波的何伟峰晒出了如杨梅般黝黑的肤色。
如今,穿村而过的盘溪北边,建起了一座簇新的杨梅市场。何伟峰将带领着村民再度出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