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8日讯 (今日早报通讯员 鲁青 记者 黄淼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打120急救电话,这是不少人会想到的,但之后的进展又会如何呢?
为了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率,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计划在2015年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15个省市200家有急诊介入治疗资质的医院及网络合作医院都将加入项目,我省也是项目实施省份之一,由浙医二院牵头,我省60家医疗机构参与,推动急性心梗救治的无缝对接。
我国急性心梗患者2030年预计达2300万人
上周,在第九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我省正式宣布启动急性心梗国家救治项目。
大会提供了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一组数据:北京市25岁以上人群的急性冠脉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发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8.1%,其中35-44岁人群上升幅度最大,增加了25.6%。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约有8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30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计将达到2300万人。2010年我国约有10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高居我国死亡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第二位。
急性心梗如果抢救及时,不但能够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更能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所以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院前急救体系。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王桢处长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已经在5个地市建立了独立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框架已经构架好,在未来5年中,将在11个地市均设立独立的急救中心,科学配置救护车和救护人员。
“因各种原因,目前院前急救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王处长介绍,一般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均能保证5分钟内出车,但因为路况等问题,赶到现场的时间就被延误了。
而急救车能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救心梗患者,和救治成功率密切相关。
“开展该项目的目的就是提高就诊率,在院前急救这个环节,推广‘一包药’策略。”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说,通过该项目在全国的推进,让急救车具备车上做心电图的能力,确定是急性心梗的患者后,将在第一时间给患者吃上急救用药,提高成功率。
院内急救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
“关于急性心梗的救治,除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出院后的随访及跟踪,都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要衔接得很紧密。”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
目前国内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个环节都很薄弱,作为国家项目的牵头单位,浙医二院已经联合9家医院作为技术指导单位,同时选定杭州、温州、宁波和金华4个城市作为我省试点城市,联合60家医疗机构推进急救体系。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心梗发作后送进医院抢救到血管开通的时间越短,预后越佳。而我国大多数心梗患者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时间延误,从发病到入院平均耗时13-15小时,北京地区患者溶栓治疗从入院到注射成功的时间为82分钟,直接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35分钟,而该项目美国的时间仅为64.5分钟。
“医学上建议院内急救的时间最好不超过90分钟,我们医院目前可以达到60至70分钟。”王建安院长介绍,当患者送进医院后,急救医生能否第一时间判定哪些患者需要马上急救并将其送入导管室,抢救团队能否迅速赶到,相关科室能否积极配合,这些都和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
作为国家项目的牵头单位,浙医二院将把一套完备的院内急救体系推广到我省各大医院。“我们还会制定细致的考核措施,来推动各地做好急救3个环节的衔接。”王建安院长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