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最新消息 正文
阅兵志愿者1顿面包火腿撑1天 服务体贴周到获赞
2015年09月08日 07:19:1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盛典完美落幕的背后,1299名志愿者承担着4万余名观众的志愿服务任务,引导观众、帮扶老人、翻译解答……他们用微笑、汗水和默默奉献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用担当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正能量,醒目的“志愿蓝”深深印在每一位观礼嘉宾的记忆中。

  千名志愿者服务4万余观众

  因为穿着印有志愿蓝、祥云图纹的统一制服,这群年轻的志愿者有一个呆萌的名字——“蓝精灵”。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1299名志愿者来自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北汽、中建一局等单位以及城六区,他们要么精通外语,要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最终从300万人中脱颖而出。

  从观礼人员的入场退场、观礼台的翻译解答,到轮椅的推扶、卫生间的指引与帮扶……阅兵当天,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各集结点,承担着10大类、近120个岗位的任务,为4万余名观礼嘉宾提供志愿服务。从远端集结点到近端集结区再到观礼台,从入场到观礼再到退场,哪里需要就前往哪里。可以说为了阅兵期间的志愿服务能够高质量完成,志愿团队进行了全链条、全流程的服务。

  一路沟沟坎坎全都记在心上

  为帮助上了年纪的观礼嘉宾到达观礼台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志愿者会提前和观礼人员的组织单位对接,针对每个需要轮椅服务的嘉宾单独制定了服务方案。他们甚至会推着轮椅,实地把所有路线用脚丈量一遍,沟沟坎坎全记在心里。据统计,阅兵当天,志愿者提供了近200人次的轮椅服务。

  大量观礼嘉宾顺利入场和退场,需要志愿者对于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地名、线路烂熟于心,例如故宫(微博)附近每条路的名称,东华门、南池子、北河沿在什么方向等。阅兵当天,志愿者不仅成了指路大王,还成了全方位能手。自制的服务口诀“三会(会站、会笑、会说话),三熟(停车场在哪里、卫生间在哪里、观礼台在哪里),三知道(观礼嘉宾身体不适怎么办、自己身体不适怎么办、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使每一位有需求的观礼嘉宾第一时间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故宫周边地名背得滚瓜烂熟

  据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赢介绍,针对阅兵志愿服务,他们组织志愿者进行了全员集中培训,包括一对一礼仪教学,应急救援知识讲授,残联专家手把手教推扶轮椅等等。为了熟悉服务场地,志愿者还进行了多次实地演练,仅在故宫服务的志愿者就先后4次到实地踏勘。9月3日阅兵的顺利举行,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目击

  服务时间最长一顿面包火腿“撑”一天

  从9月3日凌晨2时到下午3时,连续工作13个小时,没有早饭、没有午饭,仅靠凌晨3点吃的面包、火腿支撑一天,李云威和中建一局的其他39名志愿者是9·3阅兵当天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团队。“凌晨出发时大家还是欢声笑语,回单位的时候累得已经不想说话了。”李云威说。

  这支40人的志愿者队伍取名为“中建一局先锋志愿者”,意在“做观礼台上的志愿者方阵、做志愿者中的服务先锋”。他们分管长安街北侧、靠近天安门的西临1观礼台,嘉宾人数为2387名,大多是功勋卓著的老战士。

  在李云威看来,志愿者也是接受检阅的一部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志愿者不是来看阅兵的,反而是被看的。”虽然离长安街近在咫尺,拥有最佳的观看视野,但阅兵开始以后,他和同事便退到观礼台的后方,只能听完了整个阅兵。

  从凌晨2时集结开始,连续13个小时高度紧张的服务工作,对志愿者的体力消耗是巨大的。李云威的计步器显示,当天他走了16.9公里的路程,而这并不包括其间站立的数个小时。

  链接

  “中建一局先锋志愿者”13小时回放

  凌晨2时:在大兴驻地集结,检查随身携带的物资,包括毛巾、创可贴等服务用品。集结完毕后,进行最后的动员工作。

  3时15分:到达景山东街停车场,在车上吃完第一顿饭。因为接下来的13个小时都没有时间吃饭,为了保证体力,吃饭便成了一项任务。

  3时45分:完成入场前最后的物资检查。

  4时:步行3公里,经过3道安检,到达天安门广场。

  5时:进入指定区域,在引导、饮水、医疗三个岗位就位,检查观礼台上分发给嘉宾的物资,保证没有缺少遗漏。

  6时30分:第一批观礼嘉宾开始入场,第一时间引导所在区域的嘉宾找到座位,并为其他观礼台嘉宾指出位置,提供服务。

  8时:观礼嘉宾全部入座,为有需求的嘉宾提供单独服务,例如拿毛巾、搀扶老人上厕所等。

  10时:阅兵开始,志愿者自觉退到观礼台的后方,在后侧紧急出口处为观礼嘉宾提供服务,例如帮助老兵饮水、擦汗等。

  11时38分:阅兵结束,进入紧张的散场时间,引导观礼嘉宾从各个出口返回,将老兵安全送到接送车辆旁。

  13时:因为部分高龄、腿脚不便的嘉宾还未离开现场,志愿者一对一将他们送往接送车辆,随后清理观礼台的垃圾,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

  14时:一位老人因为不了解接送规定,还在等待子女接他,志愿者迅速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用轮椅将老人从天安门送至交通管制外的前门,完成交接工作。

  15时:完成所有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返程的车上,大部分人疲惫地睡着了。

  故事

  零距离接触美国飞虎队老兵

  8月31日至9月5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派出119名学生志愿者,接待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东欧及东南亚等国家参加过援华抗日战争的120名老战士和遗孀。

  彭晗昕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二外大四学生,她凭借外语优势,为两名美国飞虎队抗战老兵提供志愿服务。与他们相处不到一周,她见证了老兵之间的革命友谊。最痛苦的是说“再见”,彭晗昕希望抗战胜利80周年时,还能与他们再聚首。

  8月31日下午1点半,彭晗昕来到首都机场接机。在机场休息室,首次见到美国飞虎队第407战队空军驾驶员哈利·林和福尔顿·伊,两位老人相见后,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曾经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在无数次飞行中九死一生。当年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9月2日,彭晗昕在两位飞虎队成员下榻的酒店,采访了他们。作为第407战队的空军驾驶员,91岁的哈利·林曾九次飞跃驼峰航线,虽然说话有些吃力,但回忆起那段“小米加步枪”的岁月,他自称是“穿着美国军服的中国士兵”。听到这一番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彭晗昕说:“当我问哈利·林,是否在家里经常与子孙分享抗战故事时,他说,已经请儿子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这本书不准备正式出版,但他非常愿意赠送给我们。”

  福尔顿·伊虽然已经忘记中文,但老人仍然能写出“贵阳”等汉字,那段历史在他心中永远难忘。

  9月3日清晨6点,彭晗昕陪同两位美国飞虎队老兵从酒店出发,前往天安门城楼。让彭晗昕印象深刻的是,到达东观礼台,必须从天安门城楼爬楼梯上去。有些老兵完全是被志愿者背上去的。

  这次志愿服务经历,给彭晗昕带来太多的感动和不舍。“在志愿服务的这些日子里,我常惦记他们起床了吗?吃饭了吗?去哪里了?我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不能有半点闪失差错,五分钟见不到都会心急如焚。”她说,和老兵们在一起,早已忘记了他们是英雄,只觉得就是自己的亲人。

  与杨振宁合影“自拍”

  来自海淀团区委的张成林这次负责为观礼嘉宾推轮椅,他服务的对象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

  阅兵当天,张成林等人早早就各就各位,等待着观礼嘉宾的到来。早上7点,年过九旬的杨振宁和夫人翁帆乘车抵达东华门。杨振宁坐上轮椅后,张成林便推着老人一路往劳动人民文化宫走,路上遇到沟沟坎坎,张成林都会小心翼翼地抬起前轮,尽量保证轮椅平稳通过,减少颠簸。

  张成林回忆,在一去一回的途中,杨振宁并没有过多言语。但是临走前,杨振宁主动提出让夫人翁帆为自己和张成林合影留念,这一举动也让张成林备受感动。“其实能够为杨振宁推轮椅,已经很荣幸了,没想到对方还主动提出合影,确实又惊又喜。”张成林说,当时杨老对夫人说:“darling拿相机来,给我们拍张照片”,并示意到光线好的地方拍,拍之前,杨老还特意摘掉了一直戴着的遮阳帽。

  拍完照,两人还闲聊了几句。“后来我提出想跟他用手机自拍,杨老也欣然接受。拍完后还笑着说,拍得很好。”整个过程中,杨振宁夫妇对志愿者的服务多次表达了感谢之情。

  幕后

  制图帮助志愿者记路

  董冉在这次阅兵志愿服务中承担着制定志愿服务路线和培训志愿者的工作。制定志愿服务路线,需要经过多次的实地勘查,才能最终确定。每次勘查一圈下来,至少要走上2个小时的路。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勘查的时候要注意到方方面面,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方案。比如观礼嘉宾的入场线路,在人车交汇的复杂区域如何巧妙设置志愿者岗位;又如退场时容易造成人员大量聚集,怎样安排志愿者才能及时疏导人群。

  志愿者的引导就是为了方便观众入场或退场,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因此,每个停车场的位置,每个卫生间的位置,每个区域观礼嘉宾的最佳退场线路,都需要志愿者熟记,做到有问必答。“你想30多℃的天气,几千人在路上,没有专人疏导肯定不行,这时候就需要志愿者上前将人群引导到附近的长廊、绿地休息。”阅兵当天,正是因为志愿者团队的提前预测,20名志愿者成功疏导了中山公园东门因暂时封路而聚集的人群。

  如何让志愿者熟记地名和线路?董冉为此制作了点位图、线路图和指示牌的引导图,帮助志愿者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各条路线,以及停车场、卫生间的位置。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