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苏州人汪先生喜欢带着妻儿到浙江来自驾游。从临安天目山的农家小院到莫干山的“洋家乐”,汪先生说:“不但居住环境更舒适了,休闲文化体验也更多样了。”
正如汪先生所看到的,农家乐的发展,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我省农村打开美丽经济新通道,农民得到收入增长实惠,而且带来了可观的溢出效应——随着农家乐的发展,农民的生态意识更自觉,山乡环境一天比一天整洁明净;农民的文化追求更主动,乡村文化发展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创意文化入村来
在桐庐县荻浦村,来自城市的游客除了欣赏美丽乡村的田野风光,很多人会在村里的牛栏咖啡点上一杯咖啡、留下一张合影。
牛栏咖啡从荻浦村几间废弃的牛棚改建而来。经过对外墙垒砌溪石的修整,再将内部装饰成简约有情调的咖啡屋,牛栏咖啡成了荻浦乡村游的新亮点。
从废弃闲置到新妆上阵,越来越多散落于乡间的旧农房,经创意之手变身古色古香的浙派新民宿。
云和畲乡风情的农家小院、舟山朱家尖的渔家乐、莫干山下的“洋家乐”……正是这些新型民宿,通过把精致小屋安放在绿水青山之中,让农家乐有了更生态、时尚的文化体验。
在农村户厕改造、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一条低排放、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农家乐经营新路子正在形成。去年,莫干山一带60多家“洋家乐”入住率达80%以上,游客日人均消费超过1200元。
创意不止于民宿。淳安千岛湖,将一条鱼从第一产业“养”到文化创意产业——在鱼身上涂上墨汁,再用宣纸一拓,就成了鱼拓画;莲都的古堰画乡,以美丽山水为依托,开展美术创作和作品销售,美术作品年销售额达2500万元,让一个偏远的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小镇。
乡土传承新舞台
当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乡村观光时,主打农家乐经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也在从“卖景观”向“留乡愁”转变。
乡愁是什么?或许是共唱一首歌、共度传统节日,或许是一趟唤醒美好记忆的乡村之旅。作家梁鸿说过,乡村正朝着城市的模本飞奔而去,它应该找回归属感和记忆感。
浙江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越来越多的农家乐着眼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并转化为发展资本。
在“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尚书圩村在状元文化上下功夫,现在村里的大礼堂每个星期都要给外来少年举办成人礼。去年尚书圩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415元。
舟山新建社区2009年瞄上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南洞艺谷两大本土文化优势,先后建成了渔人码头、火车广场、明清老街、群众艺术创作中心等,成了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人气新村庄。2014年,南洞艺谷社区接待人数突破20万人次,经济总收入达3500万元。
乡村需要富有乡愁记忆的“文化农家乐”,它不仅带动农家乐经济实现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更是传承乡土文化的新舞台。
江山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近年来村里人对《清漾毛氏族谱》进行了续修,还举办了4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
上虞曹娥街道,有11个社区村落建立了“乡贤文化传承基地”,将上虞特色的乡贤文化渗透到各个村落,巩固乡贤文化这一“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传统乡土文化得到延续,新的乡村文化也在渐渐成型。
龙泉上垟镇源底村,在2014年春节期间推出了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把原本无序、自发、零散的乡村春节民俗文化整合起来,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道“文化大餐”。目前,丽水全市共有587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村村互动、多村联演的形式吸引了百万群众参与,也为农家乐注入了新的内涵。
和美乡风新农村
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从传统农家乐到新型家庭民宿,农家乐的发展也在改变农民自身。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村道变干净了、农家乐变精致了,一个和美乡风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于浙江,已上升为全省上下的自发行动。遂昌农民王水明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农民观念的改变:“山上的树不砍了,把生态保护好了,把村里的文化保存好了,游客爱来,我们的生活也就过得舒坦了。”
在历史文化名镇长兴泗安镇,村民们修缮古码头、古粮道,重拾玫瑰酥糖、水磨豆腐等传统工艺,还在新建的文体中心一起打造了非遗展示厅、图书馆等多个活动场馆。游客来到这里,白天感受古镇的人文荟萃,夜里入住藏身花海的特色农家乐,仿佛在非遗民俗和现代文化间自由穿梭。
农家乐带来的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互动,让浙江农民走向现代。
一句简单的“Hello”问候,一个分类清理垃圾的动作,一次周到的服务……印象中农村脏乱差的生活陋习、随意破坏山水植被的行为习惯早已成为过去。
普陀区东沙村,渔家乐经营者在去年自发成立了村渔家乐协会,相互监督维护村里的渔家乐业态环境,还推出网络营销和诚信经营课程;淳安县屏湖村,今年成立了全县首个农家乐联合工会,组织村民们进行农家乐技能比拼,学习千岛湖的健康养生和生态养护知识,向游客展示更专业更高品质的农家乐待客之道。
水清、山绿、人和,一个美好生活、和美乡风的乡村正在成为现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