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镇化路径:小城大事 以人为本
2015年09月21日 03:44:10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李丹超)

  一份稳定的收入、一处安定的居所、一个有归属感的社交环境,这是多少农村居民在走进城市后对理想生活的期盼。

  从城镇建设到城镇化建设,一字之差,饶有深意。2010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做出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战略决策,首批试点27个;2014年,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扩围至43个,到目前我省城镇化率已超过64%,高出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背后,是浙江通过推行强镇扩权、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的城镇化成长之路。

  接下去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浙江还可以抓住哪些良机?9月19日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各界嘉宾一起探讨如何去经营“小城大事”。

  产业空间: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新引擎

  拉开近4年的时间轴,东阳横店的变化令人吃惊。从2010年成为全省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开始,横店吸引了横店集团150亿元的投资,建起横店人民医院、旅游集散中心、通用机场等重大设施,成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影视产业在横店风生水起,幻化出一长串经济效应的增长密码。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判断城镇化是否健康,主要看它的经济发展是否有经济作为基础,是否有产业作为支撑,是否让农民工稳定就业。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强而有力的产业支撑。归根到底,产业创造的经济基础是稳定就业的前提,而稳定就业则是激活城市活力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城镇化涉及到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和农民。城镇化成本如何在三者之间分担,特别让失地农民如何参与产业效益,需要政府手和市场的手一起推动。”在科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江赛看来,怎么挖掘区域的价值,让这个地方具备一定的盈利性,是城镇化打造产业优势的前提。

  城镇化,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城乡隔离到分离、从统筹到融合,产业、人口、城市始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铁三角,缺一不可。

  今年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未来3年里,浙江将总计投入5000亿元培育1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集聚七大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小城市培育提供了可以依托的先进制造水准。

  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负责引导,市场才是主导。要发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带头作用,还得激发浙商回乡创业的活力。

  “浙江经济的成功得益于企业家精神和民营企业,得益于体制外的金融。”辜胜阻说,在城市培育过程中,需要草根金融来支持草根创业,这种草根金融应该是深植基层、紧贴地皮的,浙江要发挥“浙商回归”的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城一面:

  八种培育模式“斗艳”浙江

  城镇化建设最怕什么?答案是“千城一面”。

  当你在城市间辗转之时,如果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样的城市未免让人少了些“逛一逛、住一晚”的兴致。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小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份美好的期盼正在浙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余杭塘栖镇,有一个5.87平方公里的古镇核心区,构筑了具有塘栖特色的“生态型、城郊型、融合型”产业体系和城市格局。走进塘栖,古镇和新城相融相生,成了杭州人周末度假的好去处。

  “‘古镇新城’是为塘栖量身打造的小城市培育模式。在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非常适合推崇这种历史街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模式。”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介绍,近年来浙江各地因地制宜,开创了“古镇新城”、“产城融合”、“民资建城”、“小县大城”、“建管并重”、“生态主导”、“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八种小城市培育模式。

  省政协常委、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洪涛说:“什么是小城镇?用文化的语言来概括,就是集体记忆与经济活动的结合体。小城镇发展不应千篇一律,不要一味追求大格局。”

  这是浙江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我省的小城市培育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推进建设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这些星罗密布的小城市争相“斗艳”,没有特色便难有出路。只有配套个性化的标签,才能渐渐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美丽小城”。

  人是核心:

  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人留住

  城镇化建设和城镇建设,仅一字之差,却暗藏深意。辜胜阻和翁建荣都提到,人仍是城镇化的核心,城镇化的新方向是从偏重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的城镇化转变,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独享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转变。

  绍兴店口镇,一个“城市客厅”的项目通过PPP的模式推动了城镇公共服务的配套。从数据上就能看到外来人员对这座小城市的喜爱。据统计,店口镇三分之一的外来人口在本地生活8年以上;累计超过3000人落户,其中外地技术工人落户和外地在店口经商人数各占三分之一。

  城镇化靠产业支撑实现人口集聚,保障城市繁荣。而人口的集聚,走的是“二维路径”,一方面要让一部分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房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落户城市;另一方面对于大量不能落户和不想落户的外来人口,更重要的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嘉凯城集团副总裁王振国说:“‘城市客厅’不是一个简单传统的商业体,它导入了教育、卫生、医疗、健康、体育、文化、养老等政务与公共配套的服务,让当地居民在享受购物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以享受政府公共的服务配套,而创新引入的O2O业态,真正让城镇居民在家就能够与世界接轨。”

  如果说产业要素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提供了人“走进来”的基本条件,那么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实现的是人“留下来”的常态效应。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的同城待遇,让小城镇居民的生活不再是过客行为,因为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辜胜阻说,新型城镇化要围绕人、业、钱、地、房五要素配置资源,它的新趋势是农民工回流与定居并存,新生代农民工年轻化,出现与老一代不同的新期待,此时要高度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不仅让他们“洗脚上楼”,更要“洗脑进城”。

标签: 城镇化|浙江 责任编辑: 程永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