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王庆丽县委报道组林苗苗)
秋日午后,三门县蛇蟠岛的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咸腥气味。83岁的老渔民陈启锁,头戴草帽,手持捕捞网,坐在一处养殖塘入水口处,紧盯着脚下流动的海水,不时便能从中捕上一两只张牙舞爪的青蟹。46岁的女儿陈冬芳从旁接应,用塑料红绳把蟹钳牢牢绑住,再把它们投放进身边的塑料箱中。
“塘里也放了蟹笼,但我爸还是更喜欢自己动手。”陈冬芳说,这是一个依据生态养殖模式、严控放养密度和饲料投入量的标准化养殖塘。去年,她刚从附近一家名叫“在水一方”的渔业公司承包下来,当了一辈子渔民的老父亲偶尔会过来帮忙。近年来,这家公司还做起了以海岛观光与渔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游客对海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他们的供货渠道也因此得到拓展。
三门,一个位于台州东北部的小县城,自古便与海相邻,以海为生。如今,当老一辈的渔民还在眷恋着结网而渔、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方式时,新一代的中青年渔民已如陈冬芳一样,大步走在了渔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上。今年2月,“欠发达地区”的帽子被摘除后,三门人更加注重挖掘海洋的发展潜力,将休闲渔业、设施渔业等现代渔业列入了全县强渔富民的新举措。
顺着陈冬芳所指的方向,步行约5公里,我们来到三门“在水一方”渔家乐园有限公司打造的一片面积约100亩的休闲观光区域。这里草木葱茏,曲径通幽,一间间红顶白墙的独栋别墅整齐排开,弯弯曲曲的木制廊桥架设于宽广的水面之上。水对岸,一整片银白色的沙滩铺展开来,门球、沙滩排球和拓展训练等各种户外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总经理王争争介绍,自2009年公司成立以来,主要是依托蛇蟠岛围垦区的3000亩高标准养殖基地和55亩种植基地,进行无公害种养。随着岛上旅游开发的发展,他们于2011年起陆续修建了别墅、宾馆、餐饮包厢、垂钓台等休闲娱乐施设,让人们能在此享受到海水垂钓、农作物种植、海鲜烹饪等原汁原味的海岛生活,长三角一带的大量游客也随之被吸引了过来。
“长久以来,全县渔业发展面临养殖产业链短、产品和模式相对单一、产业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改变这一格局,进一步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解决之道。”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叶春宇这样说。
今年8月,县海洋与渔业局提出,要按照提升发展一产、做大二三产业、延长渔业产业的思路,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打造全新渔业产业链。鼓励集“生产、景观、文化、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和休闲渔业精品基地的发展,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三门,除“在水一方”外,海润街道鲍家村的“三特渔村”,也是一个集垂钓、观赏、度假、餐饮于一体的知名渔业休闲观光园区。
而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如何让以此为基础的海水养殖业在效益与品质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样位于蛇蟠岛上的三门湾水产养殖公司里,海水的奇妙变化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番高效、生态的科学养殖图景。
走进公司大门,几个分两列依次排开的方形蓄水池随即映入眼帘。由南至北一路前行,只见每个水池边上,一套套如同水泵一样的大型装置被放置于水泥砌成的围墙之中,“突突突”地向池中排放着海水。而原先在第一个水池中略显浑浊的海水,到达第三个水池时已经十分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了碧绿色光泽。
“这些装置,就是我们从两年前起开始投入使用的源水处理装置。”公司负责人任典奎说,经过净化的海水,由于其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较之普通海水已大为减少,加上塘内的水温控制设备,使其始终保持在28到30摄氏度的恒温,因此,这样的海水环境将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目前,公司有500亩养殖塘使用的就是这类海水。就上一茬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来说,其亩产高达7000公斤,而按普通的养殖方式,其亩产仅为四五千公斤。
据了解,三门湾水产养殖公司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对其所经营的另外2000多亩养殖塘进行改造。同时,今年全县计划新增此类改造4000亩,3年内还将建设一批池塘生态化改造示范基地和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