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詹程开)中秋假期,对于许多人来说,朋友之间通过微信,互道问候,表达一份祝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人,趁着节日的到来,在微信中突然变得异常“活跃”,通过各种理由,向朋友“乞讨”中秋红包。
这种“微信乞讨”的方式有哪些?大家对这种行为又持什么态度?
昨天,记者专门到杭州的一些写字楼和商圈进行了随机调查。
今年中秋,微信“讨红包”花样百出
这个中秋节,对于杭州的何先生来说,心里时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何先生从事销售工作,平时工作中接触的人比较多,加了许多微信好友。但其实,很多好友加了之后,平常都很少会再联系,有些好友甚至是谁也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但是,随着中秋节的到来,这些好友中,又有一些人开始纷纷冒了出来,向何先生送来“节日祝福”,而祝福的内容,却常常让他哭笑不得。
何先生打开了自己手机里这几天收到了几条微信,上面是这么写的:
“马上中秋节了,快给我发5元红包吧,让我可以买块月饼过个好节!不要假装看不到哦,感情深不深就看这次了,么么哒!”
“在干嘛呀?我也来耍个最近比较火的游戏,中秋节要到了,你给我发个微信红包吧,然后我把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并说出我对你什么评价或感觉。”
其实,这份“待遇”,并不是何先生独享的,不少人都在今年中秋节遭遇到了类似的烦恼。
在西湖文化广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广场上散步的殷小姐,说起微信红包,殷小姐有些郁闷,说前两天刚刚被朋友耍过。
几天前,殷小姐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微信,上面写着“你给我发一个节日红包,我给你一个大大的八卦”,殷小姐一时好奇,就兴冲冲地把红包发了过去,结果她收到了一张很大的八卦图。殷小姐说,看到这张八卦图,当时的内心很崩溃。
小陶是在钱江新城上班的一名白领,她也收到过类似的微信。从微信上看,对方语气非常焦急,写着“赶紧发10元红包给我,马上还你。”起初,小陶以为对方遇到了什么急事,急匆匆地就把红包发了过去。
没想到,对方马上发回来一张10元现金的图片,然后还附上一段话,“亲爱的,谢谢你,这是我群发的消息,红包就当打赏给我的中秋礼物了。”
多数人对“微信乞讨”感觉不适
记者了解到,每到节日前夕,就是微信“乞讨”红包的高峰期。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当中,一种是发在微信群里面,另一种就是直接点对点发给个人进行索要。
相对而言,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很多人还能选择视而不见,但对于那些点对点发来的索要红包的消息,由于针对性比较强,多少会让人感受更强烈一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般而言,如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偶尔发来一次这样的消息,很多人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就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或者是一个善意的玩笑而已。但如果是一些从来不联系的朋友,或者明显看出是为了讨要红包而出现的“好友”,心里或多或少会不太舒服。
市民顾小姐说,这种“乞讨红包”的微信,她也收到过不少,她恨不得马上就把对方拉黑。
“这些所谓的‘好友’,频频发来这种消息,我觉得很难理解,还有的人会死缠烂打,感觉就像骚扰短信一样。”
市民唐先生说,一般遇到这种微信,如果正好是闲着的时候,顺手发一个也就发一个,但如果当时正在忙,最多就看一眼而已,肯定就不予理会了。
市民柯大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其实,一般来说,这种‘乞讨红包’的微信,对方要求的金额并不大。如果每天都收到几个,就算是5元、10元地发,时间长了,费用也是不少的。”
不过,这种微信收多了,柯大姐也摸索出了一套化解尴尬的办法,“对一些莫名其妙发来索要红包的朋友,我就会装作惊讶地回微信,问他是不是被盗号了?稍微知趣一点的人就不会再发过来了,免去了尴尬。”柯大姐说。
对于每逢节日,朋友圈“微信乞丐”现象蔓延的现象,许多市民认为,如果是你情我愿,那么也无伤大雅。但如果一方把这当作是一种敛财的手段,给对方造成经济、精神压力的,那显然是不可取的。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分寸,尊重他人的意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