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钱江晚报通讯员 宋黎胜 记者 李阳阳)现在养猫的人不少,可知道“猫抓病”的人却不多。
几个月前,一则外媒报道引起宠物迷,尤其爱猫者的震惊: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市女子珍妮,一觉起来后,发现自己左眼充满了血丝,并几乎看不见了,最终失明。医生检查发现,原来“凶手”是每天陪伴在她左右的猫咪,珍妮眼睛曾被猫舔。
昨天,钱报记者从省人民医院了解到,河南来杭求医的马女士,被小猫抓后也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而浙江省人民医院最近已经接诊了3位“猫抓病”患者,另两名是男性,一名是杭州人,另外一名是绍兴人。
被自己救的小野猫咬伤
打了狂犬疫苗后还是得“怪病”
1个多月前,年近六旬的河南马女士得了“怪病”,视力莫名其妙骤然下降,最后发展到犹如终日置身于浓雾中,视物模糊;同时,令她害怕的的是,她的左腋窝下及左上臂肘部渐渐冒出10多个肿块,鹌鹑蛋大小,并伴有发热、四肢无力、头痛、关节痛,就诊河南及北京等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其中,一家医院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淋巴瘤”,淋巴瘤?这下把她吓得够呛。经朋友介绍,9月18日,马女士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朱培芳主任医师及童永喜副主任医师接待了她,详细问了病史后,怀疑冯女士的怪病可能与猫有关,建议其住院检查治疗。
“这简直是‘农夫与蛇’现实版,没想到小流浪猫这么‘毒’。”得知病因的马女士有点忿忿然。
原来,马女士在老家是个体户,家境殷实,为人善良,她家里有很大一个仓库。今年8月初的某天,马女士进入仓库后,听到仓库一角有小猫叫,喵……喵……地,叫得很凄惨,走近后看到,是几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野猫,顿生怜爱。之后的一段日子,冯女士天天给它们送吃送喝的,其乐融融。
一次在与小猫玩乐中,她左手被其中一只小猫抓伤并出血。马女士当时没有特别在意,简单消毒后,注射了狂犬疫苗,以为就没事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半个月后发生了开头描述的情况。
入院后,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再次行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猫抓病”的淋巴结特点。她的“怪病”终于得到了确诊,其实是被仓库里的小野猫“害”的。明确了病因,接下来的治疗变得简单,用药治疗10天后马女士各方面恢复得不错。
还有两位病人基本情况也是被猫抓伤。一男,36岁,杭州人,一次郊外救助野猫时,不小心被咬,2周后发病。另一男,64岁,绍兴人,被家里宠物猫咬伤后半月发病,也是同样的症状。
秋冬是猫抓病多发季节
潜伏期一般为2-6周
“猫抓病”,全称是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顾名思义,就是因猫抓伤后引起的一种淋巴结炎。而背后真正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巴通体的棒状小杆菌,所以,猫抓咬只是感染的一种途径。
所以,途径不仅局限于猫抓咬伤,狗、兔、猴抓咬,猪、牛咬伤以及植物刺、木片、鱼骨等刺伤都有过类似的报告。甚至还有的仅有猫“舔”的历史。
感染“汉氏巴尔通体”,患部以及周围的淋巴腺会变肿,时常伴随着发热症状。有时也会有伤口不红不肿、但淋巴结一下子肿胀的情况出现,在手部或腋窝最大肿块有鸡蛋那么大。症状加重的话,还会引发肝功能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
由于潜伏期较长,很多病人不会把发病原因和猫咬联系起来。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红英介绍,猫抓病偏向“秋冬算账”。每年这个时候,感染科总会收治不少类似的病人。不是很有经验的医生,这个疾病往往会被忽略。
猫抓病潜伏期一般为2—6周,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该病确诊后,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近几年,陆续有像美国珍妮及马女士这样对眼睛损害的报道。
医生提醒被猫抓咬伤
注射狂犬疫苗后还需多观察
在防治方面,潘主任建议,首先要注意养宠物的卫生,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
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如果被带病原体的猫咬或抓伤过,秋冬季需注意可能发病。
潘主任特别提醒,“猫抓病”的初期表现为出现水疱或小的肿块,这些出现的症状容易被误判为虫咬的结果。
此外,其他一些可能的症状还包括骨炎、肺炎、查不出原因的长时间持续高烧等。
因此,在出现以上症状并及时就诊时,若有宠物密切接触史及抓伤史,也应及时告诉医生,便于排除其他病因。
日常预防措施主要是不要与陌生或不熟悉的猫、狗接触,尤其是儿童不要随意与猫狗耍逗。
家中饲养宠物的,要做到预防消毒,不让其寄生跳蚤和扁虱等,因为这些正是感染巴尔通体病菌的媒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