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今日早报通讯员 陈铭 记者 何丽娜)天气渐渐转凉,高血压患者们也开始感觉到控制血压的难度在加大。一般情况下,患者只要找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换药或是加药就能稳定住血压,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任凭医生怎样调整药物,血压仍居高不下,这根源很可能不在身上,而是在心里。
杭州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学路服务站的全科医生张雪丽,就碰到了这样一位患者。
八旬老翁血压居高不下,社区慢病联合门诊专家解难题
今年82岁的郑大伯是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学路服务站的老病号,患高血压已有20多年,靠着按时按量服药的好习惯,病情一直都还控制得不错。
可就在去年这个时候,他的血压突然失控。张医生连续好几次加药,最狠时已加到4种降压药,可他的血压还是维持在180/100mmhg高值。经验丰富的张医生知道,肯定不是纯粹的高血压这么简单。于是,她为大伯做了肾脏及血液生化等检查,可结果还是没能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还好,张医生与郑大伯接触多年,细心的她还察觉到,郑大伯以前在她面前还算是个爱说话的人,但那段时间却感觉他没什么精神。为了帮郑大伯解决问题,张医生还特意找到大伯的女儿。
“我爸爸以前在单位是当领导的,说话做事的风格是雷厉风行的,就像是一头猛虎。但自从退休以后,整个人就开始慢慢变得温顺,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说话越来越少,声音也是越来越轻,就连跟家里人说话也是小心翼翼,就好比一只小猫。”听完大伯女儿的讲述,张医生才恍然大悟,大伯这是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张医生很快为郑大伯做了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结果与她之前怀疑的一模一样。但新问题又来了,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的心理疾病,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在开始正式治疗之前,张医生专门找了个有关抑郁症的宣传片,所幸大伯接受了自己患抑郁症的事实。只是社区医院没有配备专门的精神科医生,光靠张医生自己为大伯做了几次心理疏导,效果甚微。
此时,张医生想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这是由社区医院慢性病首席医生和大医院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小营街道的慢病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目前定期坐诊的专家有杭州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宁夫、市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险峰、邵逸夫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孟文芳、市七医院主任医师蔡建华等,全是平日里一号难求的大咖。当时郑大伯找的就是蔡建华主任,治疗之后半个多月就见效,2个月后病情已保持平稳。
慢病患者常伴随出现抑郁症,有心病要及时寻求科学治疗
更有意思的是,大伯的抑郁症好转的同时,血压也稳定了下来,从原先的4种药减到一种即可。
这时,肯定有很多人想知道,高血压和抑郁症之间怎么会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呢?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博士说:“除了高血压之外,所有慢性病患者都可能伴随出现抑郁症。”
谭博士还专门找来了很多资料,发现40%-65%的心脏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症;10%—35%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抑郁症;350例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轻度抑郁占了46%,中重度抑郁占了10%;糖尿病患者中患抑郁障碍率为9%~27%;恶性肿瘤与抑郁障碍共病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方面,躯体疾病会影响神经递质分泌,损伤调节情绪的神经化学通路;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常伴有疼痛、痛苦、健康及社会地位的丧失,还可能有严重的经济压力、失业威胁、重度残疾等问题。此外,抑郁症和躯体疾病之间还会相互作用,这些都会诱发或加重抑郁症。
因此,谭博士也特别提醒各位慢性病患者及家属,要学会识别患慢性病后有没有伴随抑郁症,如果发现有,要及时寻求科学治疗。这里也教大家一个简单识别抑郁症的方法,WHO(世卫组织)推荐了2个问题:1、您最近一个月常常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感觉没有希望吗?2、您最近一个月常常觉得做事没有兴趣,感觉不到愉快吗?如果回答都是“是”的话,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