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环保分局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搭建“环保天眼”工程、建设企业“刷卡排污”系统……近年来,创新环保监管,椒江环保有诸多的工作亮点。
昨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翟青率队到椒江调研,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对椒江环保正稳步推进的排污许可“一证式”改革工作点了个“赞”。
5个工作日
排污许可证拿到手
昨天上午,在椒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海正化工的环保技术员庄杰正拿着相关材料,为公司一个600吨制剂项目办理排污许可证。
“5个工作日后,我们就能拿到排污许可证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庄杰说,原先公司一个项目要落地生产,从环评审批、试生产备案、“三同时”验收、竣工验收到申领排污许可证,加上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公示,不得不来回跑环保局,一个项目一圈下来,少则几个月,多的要几年才能正式开工。
而这次上报的制剂新项目,他们带上事先做好的环评,备齐相关附件资料,只需跑一趟环保局、一道手续、一次公示,预计在五个工作日后,就能把排污许可证领到手了。
“以往,我们是被动地,被环保局推着去做各类评审,现在,我们是根据自身工艺特点,主动地去找环科院做环评,这样一来,项目能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我们自己会非常清楚。”应杰说,比起花精力走流程,他们更愿意花精力搞好企业的环保工作。
据了解,今年4月,作为浙江省开展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试点之一,椒江率先探索制定了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从“重审批”转向“严监管”,将原先的审批、验收、试生产等环节,直接压缩成一个排污许可证的申领环节,原先各个环节的公示期压缩为仅一个公示期,为企业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截至目前,按照新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椒江环保已对7家企业送达了排污许可证申领告知书,对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制剂项目、台州市松甘塑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废塑料加工项目申领排污许可证予以公告,核发了2本排污许可证。
严监管,明确企业环保主体责任
伴随着审批手续的简化,环保监管力度在加强。
在椒江区环保分局行政许可科办公室里,有一本本薄薄的新排污许可证手册,里面仅有几页表格,却清晰记录了一家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总量以及排放地点、方式、去向等详细内容。
工作人员说,自改革以后,他们将检测书精简成几张表格,还在原先废水、废气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废处理、噪声控制等项目,从而全面构建污染物全程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严控制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虽然审批是简单了,但监管却比以往严格,并且更有威慑力了。”应杰说,改革之后,企业对项目建设负完全责任,要签下书面的达标承诺。项目建成后若达不到环保标准,企业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此外,企业在项目建成后,还会像“体检”一样,定时自行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环保设施竣工检测,对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执行报告,并对这个报告负责。
“以往,我们常常会发现企业在审核验收时都很好,验收后却出现各种问题,而此次的排污许可证改革,就是要强化企业作为环保主体的责任。”椒江区环保分局局长徐明初介绍,借着新《环保法》的东风,对于企业提交的业主承诺、环境保护执行报告等资料,环保部门将不再进行审核验收,而是在公示后,以执法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实,依法处罚。
依靠科技,“环保天眼”提高监管能力
在椒江环保分局环境监控中心的墙上,挂着一个大显示屏。值班的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从显示屏里高清实时地看到企业生产车间的排污口和排污的数据。
这是椒江环保打造的台州市首个“环保天眼”,它的设立缘于去年一家整改到位的大型塑料造粒企业,在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后,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违法行为。
该企业被查处后,椒江环保分局意识到,对企业的监管,只依靠人力执法有一定局限性,于是组建集自动检测、刷卡排污、总量管理、环境统计、移动执法、视频监控为一体的监管系统被提上了议程。今年5月,这个让污染“看得见、打得掉、管得住”的监管系统成功落地,并被取名为“环保天眼”。
“我们通过在线视频监控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车间、环保处理设备、‘三废’排放口、物流通道等重点位置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企业要是有违法行为,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监控中心主任王敏说,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发现企业有异常排放,立马会发短信到环境执法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手机上,而且“天眼”是有记忆功能的,全部视频都有保存记录,随时可以调阅,想违法?铁证如山!
有了这双“眼睛”,偷排偷放无处藏身,启用至今,椒江通过“环保天眼”已处理5起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案件。目前,椒江已有包括医化、印染、电镀、塑料造粒等行业在内的42家重点涉污企业被“天眼”24小时全方位盯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