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陈伟斌)昨天,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层面都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次绘制未来五年规划画卷的会议,此次发布的规划建议和公报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诸多分析与论述。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三位著名国内专家学者,就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解析。
全面脱贫要精准配置
经济发展依旧是关键
在新常态下,未来五年我们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还将遇到什么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些核心问题依旧为国内外所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毛寿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还是经济问题,经济上还没有达到小康社会水平,“现在有七千万的贫困人口,如果标准提高一点,贫困人口的增加速度也就越快。而且农村和城市、地区发展,都不够平衡。”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之一。”毛寿龙的观点,得到了钱报智库专家、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宋鲁郑的赞同,他的态度是,其实小康社会已经基本建成,全面建成,指的其实主要就是解决那七千万贫困人口的问题。
“所以在这条道路上,除了政府层面加大财政投入,精准扶贫,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需要做的。”毛寿龙和宋鲁郑都建议,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对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进行专项政策性倾斜。《经济参考报》今年9月的消息称,“十三五”期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
此外,以上两位专家觉得,除了经济上发展也还存在瓶颈,在未来五年里,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提高政府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将是未来五年所需要面临的挑战,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努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此次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中,要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十三五’可能和之前的各个五年计划,有不同的着重点:更关注于发展中,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宋鲁郑表示,经过此前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小康社会已经基本建成,现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五年将是一个关键期,“是一个实现承诺的五年计划期。”
实际上,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致辞时就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
“经济上必须保持适度增长,保证质量,特别是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阶段,这个转折点更需要被重点关注。”宋鲁郑分析,相较于过去,这次对于GDP的指标不会太高,但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十三五要确保居民收入切实翻番的目标,“毕竟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经济总量超10万亿的经济体,所以这个指标其实已经是很高了。”
此外,宋鲁郑认为,经济转型期,也会适当放缓原本工业化为主的路线,逐步减低能源消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原来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未来发展所需,因而必须改弦更张,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必须转向高质量、低能耗的方向变化。”
“所以当我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必须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利进入新常态下的中速增长期。”宋鲁郑说,否则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是必须避免的。”
实现全面小康
并不只是物质层面
此前也有评论称,“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不再纠结于GDP是否增长7%,而更加注重GDP的科技含量、民生福祉,是尊重经济规律,做实经济质量的明智之举。
“不能只是物质上的小康,也要有价值观和精神上的小康,但首先理念上要改变原有生态价值观。”记者问及“十三五”将给百姓带来什么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周建波和毛寿龙都认为,近来热议的“生态文明”一词,应该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体系也亟须健全完善;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也需要各地的活力与创新。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的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针对以上这些内容,特别是“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这三方面,宋鲁郑的观点是,“十三五”应该会相对淡化经济上的指标,将调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会更强调新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百姓带来更为健康、文明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需要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方面的发展来谈。”宋鲁郑接着说,我们现在国家在中西部地区依旧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中国消费水平也还有很大的拉伸空间,这都是可以从侧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角度,进出口也依旧有很大潜力,“人们在经济条件将逐步提升的前提下,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也是‘十三五’的重要目标之一。”
周建波认为,看似这三个方面更为经济和宏观,但其实每一条都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并且和生态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发点就是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民生,经济做好了,回过头来检测是否合格还是要看民生。”毛寿龙补充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