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15习马会 > 浙台两岸情 正文
浙台合作 融合入佳境
2015年11月06日 01:14:4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朱凤娟

  为积极鼓励外商、港澳台商投资,提高引资质量与水平,助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富”浙江、“两美”浙江,5月7日起至第十七届“浙洽会”举办前夕,本报每周推出“外资在浙江及港澳台资在浙江”系列专题,全景式、聚焦式展示浙江引资发展情况,敬请关注。

  浙江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融。在温州洞头县,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推进,浙江已成为与台湾人员往来最热络、经贸合作最密切的省份之一。

  从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浙江落户以来,据省商务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浙江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722个,合同台资188亿美元。其中:2014年新批台资企业数、合同台资和实际台资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29%、58%、62%;浙江对台贸易额127亿美元,其中进口99亿美元,台湾成为浙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浙江服务贸易第七大市场。

  回首过去,成果斐然:

  台企所在产业与浙江的区域经济高度契合。在浙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优势主导产业,如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械、纺织、精品农业等。尤其是龙头台企的入驻加快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建设,比如下沙的食品饮料集群,大江东的汽车装备制造业集群,嘉善的木业集群,以及宁波的液晶光电产业群等等。

  台商在浙投资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从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台塑集团落户宁波经济开发区,到台湾最大汽车制造企业之一的裕隆公司入驻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台商投资浙江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一批专门从事高端制造的台资企业进驻,为正在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浙江经济提供了新的助推力。

  浙台经贸合作逐步迈入常态化、机制化,各类平台建设如雨后春笋。从杭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温州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象山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到苍南、玉环等4个省级浙台经贸合作区,再到仙居、慈溪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两岸经贸合作打开了新的格局。

  两岸经贸合作已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原来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垂直分工模式,转向以高科技、服务贸易投资及科技开发合作的方向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农业、文创、教育、金融等多领域拓展。两岸技术、管理人才的交往日益密切,“青年创业”正在成为浙台经济合作中新的风景线。

  过去的三十年中,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台资企业对加快我省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引进各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成为了整合两岸最重要的力量。台资作为纽带,连接了两岸乡情,促进了浙台人员的密切往来和民间文化的频繁交流,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融入在合作中,为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展望未来,海阔天空。

  根据《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平台发展规划》,放眼未来,浙江将形成若干个规模大、产值高、结构优、效益佳的一流对台经贸合作平台,扩大投资合作,形成若干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以及超百亿产业链。

  大陆一系列经济政策利好将随着改革的深入相继释放,“两富”、“两美”浙江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台资参与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与空间无限。而台湾经济具备的产业优势也将借助两岸经贸合作产生加乘效应,进一步推动浙台经济互补互融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互利双赢。

  【智慧交融竞合双赢】

  台湾元素带动浙江开放脚步浙江市场拓展台湾经济空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逐渐掀起台商投资浙江的第一波浪潮。台商投石问路,但每一个开始,都意义非凡。

  浙江独特的区位优势、肥沃的民营经济土壤、各级政府提供的“投资软环境”让台商动心了。加之改革开放的东风,拉开了大陆开放合作的序幕,也滋润了两岸经贸往来的细水长流。

  于是,康师傅食品来了,台塑来了,友佳机械来了,群友光电来了,华新电缆也来了……浙江,成为了台商在大陆投资集中、发展良好的地区,也成为了广大台商投资创业的热土宝地。

  伴随台商对浙投资的扩大,其涉足领域也日益广泛,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浙江,带动浙江相关民企一起转型升级,对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些高精尖台资企业的入驻,甚至还弥补了浙江产业的空白:

  如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台湾奇美集团投资的液晶模组生产项目落户北仑,吸引了数十家台湾和浙江的配套企业跟进,这些企业在宁波保税区及周边落户,迅速形成了一条大陆最完整的液晶光电产业链;比如,东风裕隆落户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带动大批零部件企业进驻杭州,大大增强了杭州汽车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杭州发展整车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好的关系一定是互相的。台资在浙江,不仅带动了浙江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脚步,同时,台资企业在浙江——这块大陆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单方面投资,到双方联动,浙台合作如今已经形成了日益紧密的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台商普遍反映企业在浙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期良好的盈利状况和丰厚的利润回报,令台资企业的投资理念趋于理性化和长期化,打算在浙江长期扎根的台资企业越来越多,增资扩厂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新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的经济发展拉开了一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台商作为一股活跃在其间的重要力量,继续为浙江增添着新鲜的笔墨。

  近年来,“台湾农业专家‘把脉’台州三门县现代农业”、“台湾农业专家来浙江海宁授课”、“台湾农业专家携嘉兴农民打有机牌”等等,这样的新闻标题屡屡出现。而另一方面,浙江各地也积极组团去台湾学习参观,近几年,省台办每年组织200余位农民赴台湾中南部学习,借鉴台湾在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当下浙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都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比如,由台资和南湖区共同组建的嘉兴世合新农村开发有限公司,其依托台湾多年精致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创新举措,为区域型农业转型、生态整治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浙台合作的好消息依旧不断:

  2015年3月,杭州市政府和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虚实结合、软硬融合的高科技创新和研发制造基地;

  2015年5月,63岁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庄启传以“台湾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新头衔公开亮相,纳爱斯与妙管家跨越海峡的一握,又成为了“两岸一家亲”的写实……

  “大陆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企业要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引领,迎来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台湾在资金、技术、服务方面的发展不断扩大,两岸可优势互补、共创繁荣。”庄启传的这句话正好道出了浙台合作下一轮的发展方向。

  智慧交融,优势互补——浙台合作的又一波高潮正在酝酿和积蓄。

  【多元平台开阔格局】

  政策利好助推产业合作升级先进人才技术在浙落地有声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需要在不断提升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近几年一个个两岸产业合作“国字号”示范区在浙江呱呱落地,为浙台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3年3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复在杭州市建立大陆首个“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充分利用浙江省及杭州市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的基础优势,整合两岸产业资源,加快推进两岸文创产业发展。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台办等四部委复函浙江省政府,支持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立足创新驱动,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通过两岸合作破难题,为温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供示范。

  2015年4月,国务院台办、农业部两部门联合同意设立“宁波象山海峡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目标是建成两岸水产养殖及远洋渔业合作的示范园区,构建两岸渔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网络,促进两岸渔业转型升级和共同繁荣发展,以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惠及两岸渔民、造福两岸百姓……

  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正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全面深化我省和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

  2011年到2012年,省政府先后批复整合设立了苍南、象山、普陀、玉环4个浙台经贸合作区,在我省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自南向北、以点带面,初步形成了沿海地区对台经贸合作带。

  浙台经贸合作区是带着历史使命的。如今,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和促进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为突破口,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城市化水平为着力点,第一批四个合作区已经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对台直航、两岸交流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近日,海上浙台旅游黄金线启动,台湾首批59人体验团乘坐“中远之星”从台湾基隆出发,抵达玉环大麦屿港。在为期4天的行程中,他们前往漩门湾湿地公园、温岭、天台、温州雁荡山进行观光体验。

  一艘艘船,乘风破浪,从海峡彼岸扬帆驶向大陆——它穿越的不仅仅是台湾海峡,同时也架起了两地人民增进友谊、深化交流的桥梁。彼岸的同胞带来了香水百合、蝴蝶兰、彩色马蹄莲等,如今这些花卉在浙江7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中正芳香四溢。

  这7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分别位于仙居、苍南、慈溪、秀洲、吴兴、衢江、庆元,其中仙居、苍南、慈溪的创业园跻身“国家队”。

  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成为浙台农业产业合作交流的亮点。根据初步规划,创业园将建设成为,优新种子种苗生产繁育示范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和物流配送的示范基地,农业观光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展示窗口,发挥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和增进交流“三大作用”。

  “台创园既要注重引进台资,更要注重引进‘人才、技术、品种、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方式’等台智;既要吸引台湾农民(企业)经营,也要吸引本地农民和企业参与经营。”浙江省农业厅相关领导谈到,台湾农民、农企到浙江来,不仅要带“财”,更应带“才”,让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惠及当地。

  【乡里相亲浙台同心】

  真情服务增加投资吸引力参与建设诠释两岸一家亲

  “我在这头,台湾在那头。”随着两岸融合渐入佳境,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渐渐飘散。多年来,浙江各地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不仅为台商创业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还通过优惠政策为台商发展营造良好的亲商环境。

  今年开春,一年一度的浙江省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暨浙江台商新春座谈会如期举行。省相关单位以“深化服务、融合发展”为主题,为台商讲解相关法律事项,介绍浙台经贸合作区发展情况和支持台企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省领导亲自出面与台商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这是浙江省连续第12年举行这样的台商新春座谈活动。

  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经济发展离不开台商的参与。要把台资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支持台商在浙江创业、创新,要像支持浙商回归那样支持台商——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台湾同胞来浙创业一如既往的热诚。

  早在2009年,浙江省政府就曾出台29条意见,从创新、融资、税费、生产经营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旨在帮助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浙江省台资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浙江之所以成为台商企业的投资热土,除了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贴心用情的服务更是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在嘉兴,积极做好台资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工作,定期走访调研,用心用情助推台商发展已经成为了这几年的工作惯例;在宁波,为培养适合台企的学生,宁波高校已经开始与台湾高校尝试合作培养学生……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水乳交融,正是台商在浙江最贴切的形容。

  去年,浙江台协会长和一些台商主动提出为浙江省正在大力实施的“五水共治”捐款。有台商说,过去,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见证了浙江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期待能再次携手合作,共同见证浙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事实上,这只是台商参与建设美丽浙江的一个缩影。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台商满怀乡里乡情,积极参与当地建设,慷慨解囊扶贫济困,不仅成为了两岸经济发展的纽带,也成为了两岸和平的使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台商,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同时也把家人带来了,“二代台商”在浙江读书就业,把这里当作了“第二故乡”。如今,越来越多有着高学历、高视野、高起点的台商新生代也来到浙江,在浙江这片活力四射的热土书写他们的创新传奇。

  今天,在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正开始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创业平台和就业岗位,基地充分调动民营企业主支持两岸合作、招引台湾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将国家改革红利和优惠配置到服务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上。随着工作的推进,这个利好还将扩散到浙江全省。

  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相信随着浙台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两岸人民的同胞心更近、民族情更融、“一家亲”更浓。相信,浙江和台湾融合交汇,还将擦出更多碰智慧的火花,两地经贸合作前景依然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未来,正在走来。

  专题:两岸一家亲“习马”会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 胡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