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转的海报
美国版警方海报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我们希望他们在感到害怕的时候会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谢谢!”配着这文字的宣传海报,近几天来刷屏了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
这些海报衍生出了多个版本,画面多为警官叔叔(阿姨)们怀抱孩子或带孩子过马路的图景。
网上查询后发现,有人说海报最早源自英国杜伦郡警方推出的一张相同内容的宣传海报,最开始由英国警方上传到Facebook(国外一个网络社交软件)上,上传后第一个周末就收到了350万次点击量。而检索外媒报道,今年5月以来,类似内容的海报也开始在美国多个城市风行。
“本土化”后的这些海报在网上传得很火。连演员范冰冰也在11月5日发了一条,引来2万多次转发、11万余个赞。我细细浏览了上千条网友评论,发现其中绝大多网友都对这段话认同感很强——
网友@大叔当时只冷静:我儿子2岁,我已经教会他说:‘警察叔叔救命啊!’
网友@阿狸煎饼:我小时候一听警笛,就吓得往姥姥怀里钻……
网友@刘yan:我小时候一听到警车就吓死了,以为警察是来抓我的,即使我没做错事。
也有网友觉得,怕警察和信警察并不矛盾。如一位网友说:“孩子调皮时说会被警察抓,是告诉孩子警察是抓坏人的,不要做坏事;危险时找警察,是告诉孩子警察保护人民安全。这两件事对孩子传达了警察的两大职能,怎么就成了对立面了?”
幼儿园实测:
被“吓”过的大班孩子已经不再相信
孩子们到底怕不怕警察?
昨天下午,我们在天水幼儿园做了一个现场小测试。昨天该幼儿园大(2)班实到30个小朋友,班级的戴老师问他们:“你们不乖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没有吓唬过你们,说要叫警察叔叔来把你们抓走?”为防孩子们紧张,老师又很细心地帮我把问题用娃娃音重复了一遍。
有3个男生“唰唰”举了手。
第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有一次因为他去公园的时候乱跑,爷爷对自己说过“叫警察把你抓走”的话。
第二个男孩瘦小一些,胆子也壮,直接跑上台来现身说法,边说还边左蹦右蹦。他说妈妈曾对他说,再不听话就要叫警察来。我们问他,当时你是怎么个不听话法?孩子风一样跑回自己的座位:“没什么,我知道妈妈是开玩笑的!”
第三个男孩个子很高,跟人对话特别从容。他说自己也是被妈妈拿警察吓唬过,原因也是他自己“不听话”。
我问三个孩子,现在你们相不相信自己不乖警察叔叔就会上门来抓?孩子们不约而同重重摇头,笑着说“不相信”。
下午4点,幼儿园放学,我在大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大多笑眯眯地说:“小孩子其实也都懂的,也就是两三岁的时候拿这种话吓吓他们……”
孩子怕警察但也敢报警
大部分报警因为对家长“有气”
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都提到,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一方面怕警察,一方面也有自己的报警求助意识。
在各个城市孩子的报警记录中,原因多半让人哭笑不得。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24日晚上9点,沈阳浑南公安分局接到一个9岁女孩报警,说天天遭到妈妈殴打,希望“警察叔叔来家里抓走妈妈”。值班民警马上赶到女孩家里。母女俩都在,还在怄气,家里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妈妈承认自己打过女儿,但只是因为女儿性格太强,常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而且她从不舍得下重手,也绝非“天天打”。女儿则又哭又闹,要警察叔叔“帮她撑腰”。
同样在今年8月,重庆江北公安接到一个4岁女孩的报警,说自己妈妈死了,说完就挂了电话。后来查明,小女孩当时正跟妈妈一起逛街,因为妈妈怕她蛀牙,不给买冰激凌,女孩就趁妈妈买衣服,拿了她的手机报了警……
今年7月,福州一个11岁男孩当天跟爸爸一起下楼买菜,因死活不肯帮爸爸拎菜,回到家被爸爸打了屁股。爸爸刚打完他就心软了,跑去厨房给他做饭吃,不料他居然偷偷报了警说有人殴打他,叫民警叔叔过来救人……
就这个问题,我们昨天找了10位警龄15年以上的杭州资深民警聊天,他们都表示遇见过这种很“敢于报警”的孩子。
“绝大多数都是被家长逼着做作业,或者考试没考好,被家长骂了或者打了,心里有气。”一位民警说,“虽然这些警情里孩子的做法有点出格,但至少他们懂得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向警方求助,这一点应该说还算是成功的。”
关于那段海报文字,一位年资特别深的民警说,这就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基础教育,它很关键,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警察这一职业的认知。此外,还有很多内容都应该加入到基础教育中,防诈骗常识、垃圾分类理念。“当然除了要告诉他们警察是帮人的,也应该让孩子对民警代表的公权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敬畏,这个度的把握很微妙。”
“吓唬”式教育
确有可能对幼儿造成心理阴影
海报的传播的确速度惊人。很快,海报在中国有了以儿科医生口吻发布的版本。“各位家长,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不听话,就让医生护士给他们打针。我们希望,他们需要我们时积极配合,而不是畏惧抗拒,让儿科医生身心俱疲。”
各类版本的海报,都还是围绕着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展开的。大人该不该编理由让孩子们“害怕”?
杭州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说,前几天他就在心理门诊中遇到一位4岁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反映他注意力不太集中,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教室外面去,让老师们很头疼,因此奶奶带他来看门诊。到了诊室,这个小朋友仍不肯乖乖坐下,跑来跑去。
“奶奶急了,当着我的面站起身来大声呵斥:别跑了,赶快过来坐好!不然周医生要给你打针了!小朋友这才收敛了一些,慢慢走到奶奶身边坐好了。”
周主任说,类似情况他经常会在门诊里遇到,大多时候是年龄较大的家长会这么说。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科长朱云霞也有类似感受。“每年幼儿园入院前,我们要为3000多名小朋友体检,确实有一部分小朋友在体检时不愿配合医生,家长就会用‘打针’来吓唬小朋友。”朱科长说,有些小朋友经“吓唬”后会反而哭得更厉害,更不愿意配合体检了。
周主任说,家长们为“教育”小朋友而编造的这些话,孩子长大后当然能够分辨真假,但是四五岁以前的他们心智还不成熟,还缺乏对事物的分辨和认知能力,这些话仍有可能会让他们对警察、医生等职业产生曲解和恐惧感。
“我发现确实有不少五岁以前的小朋友,一听到警车的鸣笛声或是看到穿警服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认为警察要来抓他们;还有一些小朋友一到医院的环境,或是看到穿白大褂的就感到紧张恐惧。这样的恐惧感和不安感可能会伴随小朋友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甚至持续到成年。”
周主任认为,家长在和年幼的孩子沟通要注意,首先不要说反话。比如小朋友做错了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看你干的好事!”之类的反话,否则可能会让孩子造成误解。
其次不要给孩子灌输负能量信息,尤其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而应该经常夸赞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加以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做错事时,批评教育要“对事不对人”,可以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改正,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喜欢自己了,完全否定自己。(都市快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