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正在劝离在西湖里的游泳者 林云龙/摄
听从劝说上岸的游泳者 林云龙/摄
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钱祎)昨天清晨5点多,冬雾里的杭城尚未苏醒,大多数人正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
“发现3个游泳的”,“发现2个游泳的”,“这里还有一个在游泳”……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执法队员们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来最新的发现。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间,在西湖里游泳的人还是不少!
今年下半年,西湖景区加大了西湖偷钓、游泳等难点问题的处罚力度,西湖游泳的情况明显减少。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水域管理处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从昨天起正式开展“拒绝擅自游泳,倡导文明健身”专项整治行动,劝导大家不要在西湖里游泳。
50多位执法队员一遍遍劝离
一大早,雾很浓,站在岸边,几乎看不清远处的湖面。
10多艘巡逻艇和摩托艇闪着警示灯,50多位执法人员已经全部待命,拿上了喇叭、对讲机……上船出发。
秋冬季,在西湖里游泳的人员相对较少,区域也较为集中,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水域管理处决定进一步加大针对西湖野泳的管理力度。
不一会儿,苏堤三桥附近,巡逻艇缓缓靠近了一名正在游泳的大伯。“大伯,你快点上岸,这么大的雾,天又黑,不安全的。”执法队员站在船上,不断地对大伯喊。
自顾自游了一会儿,禁不住执法队员们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劝,大伯终于爬上岸。
“大多数人还是听劝的,喊了几遍就自己上岸了。有些正打算脱衣服下水的,也被我们及时劝住了。”对执法队员们来说,劝导野泳者就是要像“唐僧”那样不厌其烦,反复做思想工作。
即使这样,还是有个别游泳者不肯服从规劝和管理。
“我们在西湖里游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能游?”一位正打算下水的大妈被劝阻时,情绪比较激动,“不在这里游,你让我们去哪里游?”
执法人员一遍遍解释,大妈的情绪终于慢慢平息下来。在昨天第一天的行动中,执法人员只对一人进行了罚款。
在西湖里游泳有不少潜在危险
“有些人认为在西湖里游泳天经地义,以前都是这么游的,但其实蛮危险的。”执法队员说,小南湖、苏堤望山桥至压堤桥西侧的西侧水域等区域是许多西湖游泳者的偏爱地点。
“西湖里是不能游泳的。”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但实际管理中,不少游泳爱好者觉得西湖水质好,就是喜欢在西湖里游泳,我们也很无奈。”
那么,在西湖里野泳到底有哪些危险?
“西湖原来是泻湖,四周浅、中间深,水深不一。经过大规模疏浚,西湖平均水深约达2.5米。一旦不谙水性的人低估了水深,贸然下水,十分危险。”工作人员说,“另外,西湖是自然水体,因此水温不像游泳场馆这样恒定,而且由于西湖的水源主要依靠引水,而引水的水温偏低,会相对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也容易发生抽筋等突发状况。”
“在西湖里游泳,对航行船只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执法队员对这些潜在危险更是有感触,“很多西湖游泳者自信自己水性好,我行我素,但其实危险很多的。比如西湖水体里的生物有蚂蝗(水蛭)、螺壳、蚌壳等,还有一种藻叫‘大茨藻’,用杭州话形容就是‘硬硌硌、糙剌剌’的,很扎手。如果在西湖里游泳,万一碰到些这些生物,裸露在外的皮肤很容易被刺痛。而随着西湖生态修复的推进,湖底越来越多的水草生长起来,像狐尾藻、菹草等,枝条长而有韧劲,一旦被缠绕,慌乱之下挣扎,会越缠越紧。”
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禁止在西湖内擅自游泳
“有人会说,你们凭什么管我们?其实,把西湖当成游泳池,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西湖里不允许游泳,也是为了大家好。”执法队员说,西湖是每个杭州人的“心尖尖”,经过10多年来的连续治理,西湖水越来越清澈。
可是,这样也吸引来了一批游泳爱好者。天气晴好的时候,早晨5点多到6点半之间,总有人趁着天色还未完全透亮,在西湖里晨泳。
《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西湖内擅自游泳”。水域管理处在“苏堤春晓”碑处放置了宣传板,告知大家在西湖游泳的危险性。此外,还以问卷方式发放《西湖文明健身行动意见征集表》,向市民游客包括西湖游泳爱好者征集意见,倡导大家共同保护西湖水质。
今年8月,一批志愿者成为“西湖水质保护员”,有的是原来在苏堤一带晨泳的市民,有的来自垂钓协会,还有一些是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也加入了西湖野泳管理的行列。
“喜欢在西湖里游泳的人大多年龄在50—70岁左右,有些人在这里游了二三十年,想要改变他们多年来的习惯,确实有不小的阻力。”执法队员说,更让人尴尬的是,有个别游泳爱好者在上岸后不加遮蔽当众换衣。碰到异性晨泳者,执法队员的管理劝导难度就更大了。
接下来的每个早晨,执法队员将兵分几路,有的专门守在岸上苦口婆心地劝阻,有的在湖面上巡逻用扩音喇叭一遍遍劝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