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医保卡“套现”后的药品如何流入市场?小巷里的黑色药品交易
2015年12月08日 03:59:5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包敦远

   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包敦远)用于支付医药费的医保卡,被称为百姓的“救命卡”。如今,一些人却利用这张卡开出药品再转卖给“药贩子”,串起一条黑色产业链。近日,知情人李庆(化名)向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透露:这条黑色产业链当中的重要环节——药品交易,每天都在杭州市中山中路三元坊巷一带进行,药贩子在此已交易多年。记者随后跟李庆到该地点进行暗访,与药贩子、医保卡套现者进行多次接触,并用视频记录下了现场交易的场景。

  记者直击:

  小巷深处的交易

  杭州中山中路三元坊巷,游客熙攘。记者获知的药品交易地点,左边是一家餐厅,右边是一家服装店,两个门面的楼上相通,楼下的中间有个宽三四米的通道,深处就是百余米长的三元坊巷。

  “喏,那就是药贩子!”顺着李庆的指引方向,记者看到对面楼下的电瓶车边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四方脸小平头,下巴胡茬很密,装束也很普通,夹克衫、牛仔裤、登山鞋。他正拿着一张报纸假装在看,眼睛却不时地从报纸上移开,注视着一个个过客。

  这时,一个打着雨伞的老人走进两楼间的通道,在中年男子面前停下。两人没说几句话,中年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卷百元钞票递给了老人。老人接过钱后马上离开了。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记者没看到老人将药品给中年男子。对于记者的疑惑,李庆说,药贩子交易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手拿药一手交钱,刚才几分钟前,这老人已趁人不注意将药品给了药贩子,现在是来拿钱的。

  当记者试图靠近药贩子时,他警惕性非常高,看到有人经过,马上拿起报纸,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没过多久,他骑上电瓶车离开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记者没有继续跟踪。

  售药市民:

  交易过程有默契

  据李庆介绍,2010年4月,他无意中在三元坊巷发现了药贩子的交易过程。当时出于好奇,偷偷拍了几张照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自己也糊里糊涂地动起了回收药品的脑筋。

  “虽然当药贩子的时间不长,与其他药贩子相比只能算小打小闹,但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大致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李庆说,药品的来源有几种:一些长期服药的老人把多余的药品卖给药贩子,持有医保卡的人把多开出的药品卖给药贩子,还有一些医药机构也会把过期失效的药品卖给药贩子。

  为了进一步接触药贩子,记者收集了一塑料袋的药品。然而当记者在交易地点面对药贩子试图询问更多时,药贩子却沉默以对,拒绝购买记者的药品。

  无奈,记者只能选择跟踪卖药的市民,在同一交易地点,记者拍下了好几人将药品卖给药贩子的情景。其中一位中年妇女面对记者拍摄的视频不得不接受采访:“是老姊妹介绍认识的药贩子,不熟悉的人他一般不收药。我们在交易过程中都很默契,不会因为价格高一点低一点,多几块钱少几块钱而讨价还价。”

  另外一对卖药的老夫妇也道出了实情:“我们俩一个有胃病,一个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治疗这些慢性病的药品不能少。一开始我们把吃不完的药拿去卖,后来用两个人的医保卡分别买多种药品,吃不完的药品量越来越大,也都卖给他了。”不过,两人一再强调,所卖的都是在保质期内的药品。

  业内人士:

  回收药品多流向农村

  经过半个多月的蹲点守候和跟踪,记者发现,药贩子的主要交易地点在三元坊巷口以及对面的书报亭。这个过程中,记者采取多种方式拍摄视频,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11月25日上午,记者将车子开到与药贩子交易地点仅5米远的地方,利用保温杯的热水产生的雾气,将车窗雾化处理,在车内用视频记录下了药贩子的交易过程。从上午8时到10时,两个小时内,这名药贩子经手的交易就有13起。

  通过蹲守,记者大致摸清了药贩子出没的规律。每天交易时间基本固定在上午8时至11时之间,每天交易十余次,售药给药贩子的市民不会每天来,中间大多会隔个三五天。

  至于那个药贩子,记者追踪发现,他在杭州中山中路凤起路附近、莫干山路广电中心附近等多处还设有临时交易地点。据李庆说,交易方式均是提前电话联系,确定具体的交易时间,而后实施交易。

  “回收的药品一般都要经过简单处理,比如更换包装的生产日期等。”李庆说,药品的销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销往城郊的“黑诊所”,另外就是销往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诊所。

  李庆的说法,记者在药监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药贩子在收购、储存、运输等流通环节中,由于对时间和温度控制不严,会导致大量的药品过期或失效,因此需要更换包装和生产日期。而这些药品多数都流入农村市场,一旦被患者服用后果堪忧。这位工作人员还强调,服用这类药品的人群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的老人和儿童,他们维权意识淡薄,万一身体出现不适也会认为是自身病情所致,不会追究到药品上面。

标签: 黑色交易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