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盘活3.93万平方米空地 引入民资化腐朽为神奇
瓯海拆后闲置地变身全民健身热土
2015年12月15日 06:13:44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文 尤建明 黄松光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傍晚时分,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翠微大道旁,一个灯光球场格外惹眼。这里是西湖村“三改一拆”后留下的空地,曾经瓦砾遍地,毫无美感。经过数月改造,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喜爱的健身热土。这是瓯海区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的一个成功典型。

  瓯海的城乡社区全民健身运动成风,但一直受空间和设施的局限。一边是全民健身需求,一边是“三改一拆”闲置土地。“改革需要敏锐的视角,瓯海区在两个短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瓯海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全民健身要求,结合绿色发展方向,该区出台了方案,系统推出该类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拆后低效土地利用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子。2013年底至今,全区共引入民资近2000万元,盘活拆后闲置地3.93万平方米,建成投用公共体育场所6个。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余次,举办培训20余场次,累计接待群众100万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多地少,健身难题待破解

  当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8平方米,与全国人均水平基本持平。“十三五”我省提出的目标是达到人均1.9平方米以上。人多地少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瓯海区。

  从瓯海区体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17余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数42%以上。统计显示,目前全区有室外体育场地设施606个、室内体育场地设施137个、其他体育场地设施745个。按瓯海户籍人口计算,人均体育活动面积约1.75平方米。虽然瓯海人均体育活动面积,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比照“十三五”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市民最为关心的“在家门口健身”这个民生问题,仍有待解决。

  “近两年来,瓯海大刀阔斧进行城市有机更新,但新桥街道南片还是缺乏文体活动场所。”新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翠微大道旁的山水名都住宅区为例,居民锻炼经常要跑到较远的地方。而实际上,马路对面就有一块空地。这里以前是西湖村一个违章搭建的托运部停车场,经历“三改一拆”后,变成了垃圾集散地,重新成为“城区疮疤”。“像这样的空地,瓯海其他地方还有好几个呢。”

  一边是全民健身场地及设施的缺乏,一边是“三改一拆”后的闲置土地。如何在量大面广的拆后土地、特别是低效地中腾出空间,使之服务于全民健身,惠及百姓民生?这个议题摆上了瓯海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很快,便有了结果。

  亮出新招,变废为宝惠民生

  按照全民健身要求,结合绿色发展方向,瓯海区出台了《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将目光锁定全区“三改一拆”后的闲置地和低效土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建公共体育场所。该方案对建设模式、土地、面积、配套用房、审批流程等方面均予以明确。同时成立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由体育部门负责选址、设计、指导,住建、国土、规划、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审核把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监督,以避免出现二次违建。

  “项目的成熟度关系到拆改后土地的利用率,申请标准的门槛也随之变高。”瓯海区体育局局长孙平介绍,在建设模式方面,采用了公建、自建、捐建、认领等多种灵活方式;在土地供应方面,要求必须是违法建筑拆后土地或者低效利用土地,且整体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平方米、不超过5亩(户外运动拓展基地除外);在配套用房方面,建议采用活动板房,且只能建设单层建筑。

  政策、标准一出,作为属地建设和监管主体的各街道反响热烈。仅2个月的时间,就有9个街道11个项目上报到区“拆后利用”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经审核后,6个项目符合要求,分别是潘桥华亭健身广场、娄桥游泳中心、新桥众达游泳中心、梧田网球中心、仙岩莘田游泳中心和新桥瓯冠足球公园,涉及拆后土地3.93万平方米。

  健身蔚然成风的瓯海,从此有了用武之地。

  民资参与,掀起全民健身潮

  按照瓯海区规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自然人等以场地租赁形式,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场地名称可由投资方冠名。6个热爱足球运动的年轻人,众筹投资了翠微大道旁灯光足球场,“瓯冠足球公园”便是他们对项目的命名。

  在永嘉经营阀门生意的何王海,是“瓯冠足球公园”发起人之一。自国家出台足球改革方案起,他和其他5个热爱足球运动的年轻人就走到了一起,但是为开展运动,每个月都要煞费心思寻找场地。得知瓯海出台鼓励民资参与建设公共体育场的政策后,他们便瞄上了新桥街道山水名都对面的一块闲置地。

  在新桥街道的帮助下,水电通了。铺上绿茵,架上灯光和球网,添设活动板房和休息室、管理室……经过4个月紧锣密鼓的建设, “瓯冠足球公园”于今年6月横空出世。

  走进足球公园,23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上,建有两个5人制足球场和一个3人制足球场,配套建有休息室、洗浴室、管理室等。何王海告诉笔者,二期计划再增加7人制足球场和5人制足球场各一个,瓯海区足球协会办公室搬迁至该场地也在计划中。

  “最近这里正在承办2015-2016瓯海足球联赛,每周一和周四晚上都有比赛。”何王海欣喜地说。球场每天上午7时至9时、下午14时至17时,免费向周边住户开放,其余时段收取一定的场地维护成本费,因此来此锻炼的周边居民为数不少。何王海说,他和伙伴都爱踢足球,现在有了固定场所,还给周边居民添设一个体育设施,真是一举两得。

  傍晚时分,灯光绿茵处,身影交错、人声沸腾,足球场已满员,何王海有点忙不过来。谁也没想到,这块曾经闲置了两年的土地,改造成足球场后,会这么受市民欢迎。

  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民间投资、场地租赁、只收成本的公共体育场,得到了迅速复制。潘桥华亭健身广场、娄桥游泳中心、新桥众达游泳中心、梧田网球中心、仙岩莘田游泳中心等,纷纷在拆后闲置地上建设投用,累计投资超过2000万元。各场地承担公共职能,一年来累计接待群众100多万人次。

  政策支持,民间自发来复制

  “资本具有逐利性,对于民间投资项目,我们也考虑建成后的合理收益,防止项目运营入不敷出,恶性循环。”瓯海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项赛风说,按照该区出台的方案,利用拆后土地和低效地建设的体育设施必须坚持公益为主、经营为辅,各项目建成后须承担政府计划内的免费培训任务,实现普及体育技能培训和为全民健身服务的目的。

  “为保障设施和服务质量真正惠民,瓯海区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实施联合巡查制。”项赛风介绍,这些项目投用后,除了准予其部分项目经审批后收取一定的费用外,该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每个项目不超过10万元的运营奖励;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对有承担政府计划的体育培训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通过举办活动扩大宣传效果,目前已在各场地开展体育赛事30多次,举办公益培训20多次;对各场地进行每周一次的联合巡查,确保体育服务在市民家门口落地。

  这样的政策让投资者安心,因而引来了民间企业主自发申报参建公共体育场所。

  许德道便是自发转型参与投建公共体育场所的企业主之一。这个59岁的游泳爱好者,在瓯海南白象东庄工业区经营一家不锈钢厂,15年来效益一直不错。面对有关全民健身和绿色发展要求,他决定对工厂进行“退二进三”改造,并找到瓯海区体育局,申请投建一个游泳培训场所。

  这一想法得到了体育部门的支持。很快9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拆出了10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安装可拆卸式游泳池。“泳池建好后,打算用来培育温州游泳种子选手,并作为训练基地向社会开放。”许德道说,作为公益为主、经营为辅的场所,将按规定仅收取一定的运营成本费。目前他的游泳场所,正申请纳入瓯海民建公共体育场所的政策范围,如果一切顺利,明年3月便可正式开放。

标签:全民健身责任编辑: 冯一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