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市一医院16位白血病病友的微信群名字,满满的是对生存的渴望
他们乐观坚强互相鼓励,连病区的医生护士都被深深感动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李竹青)昨天上午,34岁的“小叶子”躺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做了几个月的化疗,她光着头,脸色暗沉,但一双大眼睛,灼灼有神。
突然,床头柜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点开看完,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小叶子,大战在即,加油!”这是一条来自“一个都不能少”的微信群信息,共有16名成员,都是白血病患者,最小的17岁,最大的70岁,大家住院时相识,互相鼓励、开导。
做完这次化疗,大概在本月底,小叶子就要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了,从查出白血病的焦急、绝望,到如今的信心满满,这背后是大家“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16位白血病病友建立微信群
取名“一个都不能少”
小叶子是大家对她的昵称,其实她姓郑,镇海人,是两个女孩的妈妈。
今年5月,她总是觉得恶心、发烧,到医院一查,晴天霹雳:白血病。
她很沮丧,心里一边担心自己去世孩子没有妈妈,一边忧虑治疗费用太高拖垮家庭。开始化疗后,她吐得昏天暗地,有时甚至绝望的想放弃。
在市第一医院住了一段时间院,她渐渐和同病相怜的病友们熟悉了起来,一位70岁的孙阿姨和一位17岁的小徐妹妹和她最聊得来,他们是去年就发病的,常跟她说一些应对化疗副作用的经验,看她萎靡不振时,就讲些从医生那里听来的白血病患者手术移植成功的例子,渐渐地,小叶子脸上的有了笑容。
一天,在小徐妹妹的建议,三人建了个微信群,聊天更方便,有时帮忙捎份饭、倒杯水也方便。
白血病患者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化疗,住院的时间比家里长,病友们越来越熟,这个“血液二科病友群”渐渐扩大到16人。在这里,大家互相鼓励、开导,更多时候,和所有群一样,互相调侃,抢抢红包。
有一次,大家聊天时感慨起了生命的珍贵,小徐建议把群改名为“一个都不能少”,她说,我们要把病魔打跑,好好活着。大家赞成了,笑着互相承诺:一个都不能少。
去做心理辅导的护士们
被患者坚强的求生欲望感动了
今年七八月,医生告诉小叶子,通过中华骨髓库,有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和她配型成功了。这次化疗后,大概在本月底,就要准备手术了。
移植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怕小叶子恐惧,前几天,第一医院心理护理小组的成员们准备去开导她。
走进病房,护士们愣住了,包括附近病房的五六个患者,正在分吃一块蛋糕。他们有的光着头,有的耳边还挂着口罩,但每个人开心地笑着。
原来,那天是孙阿姨的生日,女儿给她订了蛋糕,她就叫上群里的病友,到小叶子的病房庆生,大家觉得,这不仅是给孙婆婆庆生,也是庆祝小叶子即将手术,迎来新生。
说到不久后的手术,小叶子眼底有泪,她说,心底还是有点怕的,但她相信,手术后,自己一定会好起来,未来的生活也会好起来。
第一医院血液二科护士长张莺莺想起这些患者们平时乐观、坚强的一幕幕,背过身抹起了眼泪,她说,生命是宝贵的,大家展现出的这种求生欲望,让人敬佩。
一位病友没有按时化疗
大家分头开导,等他回来
最近几天,微信群里的病友们都在忙一件事,就是开导其中一位病友:小袁。
32岁的小袁今年8月确诊为白血病,连着做了几个月的化疗,病情一直没有缓解,这次,又到了他该做化疗的日子,病友们却没等到他来。
大家很担心,在群里反复叫他,还各自和他私聊,他说,医院不能治好自己的病了,在家里也挺好。
小叶子说,他去过杭州的医院,治疗方案和宁波的一致,他坚持几个月治疗没有缓解,心里可能放弃了。
但让她感动的是,小袁知道她不久后手术,还多次鼓励她:加油,你一定会好起来。
微信群里的病友们说好,有空就会和他私聊一下,争取劝他回来坚持治疗,虽然没明显缓解,但至少能控制病情,一旦放弃,或许,这支与病魔战斗的队伍里就会少了他。
昨天,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如果不出差错,本月底,除了小叶子,17岁的小徐妹妹也将接受移植手术。
移植手术需要大量的血小板,而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只有5天,为了防止手术前血小板库存紧张,病友和家属们委托本报向社会求助。愿意帮助她们的爱心人士,可拨电话0574~87849948预约捐献血小板,预约时请告知:“为宁波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患者捐献血小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