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街道华丰南苑98号的后门,有一家不起眼的修鞋店,面积不过5平方米,一对诸暨夫妇在经营。
丈夫何师傅1966年生,瘦瘦高高,性格随和、寡言。他16岁就从诸暨农村来到杭州,妻子张大姐比他小4岁。
他们在杭州,整整修了34年鞋。
屋内的狭小空间摆满了维修物件,踩一脚都要小心翼翼。门口那块小空地,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工作区域”。
修鞋店门口摆了两台修理机,三张凳子。
张大姐坐着,戴了副眼镜,围个绿色围裙,双手放进膝盖保暖,见到生人,总是笑嘻嘻的。
她说,老公找了个副业,去公交公司上班了。做公交修理工,一天上班五六个小时,留她一个人看店。
这时一个红衣女孩打着伞过来,递给她一双鞋,“鞋垫有点松动,能不能固定一下?”女孩问。
这是一双棕色的隐形内增高鞋。张大姐接过来,检查了一下,抽出鞋垫,给垫底上了点胶后,又马上放进鞋里,用力按了三两下,说“好了”。
女孩问,多少钱?“给个三块吧。”张大姐笑着说。
不管鞋有多脏,张大姐都是赤手拿鞋,仔细看了她的手,有些红肿粗糙。
张大姐说,修鞋这门手艺,看起来无非是一台修理机,一张凳子的事情,实际没那么简单,比如有些人要圆改尖,有些要补补鞋底,有的还要改颜色,这些都是技术活,好在他们都应付得过来。
平均修一次鞋收多少钱?
“一般不超过十块,”张大姐说,“基本都是老客户,服务对象好多也是打工的,工资都不高,我们这些年也没涨什么价。”
张大姐说,他们现在租的店面,月租1000多块。最早他们因为没钱租店面,两口子在附近的汽轮机厂摆摊,风吹雨打,每天都要来。
夫妻俩婚后两年生了女儿,家里老人没时间过来,只能他们自己带。
为了多挣点钱,夫妻俩分开摆摊,张大姐出门挑了个担子,左手边是修理机,右手箩筐里则装着女儿。“遇上生意忙时,又要照顾孩子,那是吃不消的。”张大姐苦笑。
就这样,一边修鞋,一边把孩子带大。
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女儿小何从小懂事,很乖。
小何念的是城北华丰村的求知小学,小学时成绩排名前三,后又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学军中学。
“她在中学成绩也挺好的,可惜最后高考发挥失常,本来想报考浙大的,差了几分。最后以超出分数线很多的成绩读了浙师大。”张大姐说。
张大姐自己是高中文化,当初自己上学时,因为家里穷,不得已含泪离开学校,所以一直对女儿的学习很重视。
女儿淘气时,张大姐总对她说,“我和你阿姨(张大姐的妹妹)同样是女人,为什么我只能一辈子修鞋,而你阿姨却能坐在办公室里,不用风吹雨淋?因为她书读得好。”
女儿不负众望,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一所重点中学教书。张大姐说,自己“读书的梦想”,在女儿身上算是得到了延续。
有人估计,几十年下来,张大姐夫妇修过的鞋加起来都可以绕地球几圈。
他们省吃俭用,攒下了一些钱。2012年,买下余杭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总价100多万,已经住进去了。
现在,他们每天6点起床,8点在华丰南苑准时开店,一直干到晚上9点关门。平时老公去上班时老婆顶着,老公下班后老婆休息。
下午3点,何师傅下班回来,老婆给他腾出位子,他坐下,拣出一些高难度的活,开始敲敲打打。
何师傅昨天戴的鸭舌帽上,赫然有“下城区志愿者协会”八个字,原来,平时两口子会定期到社区和北景园参加一些义工活动,尽份力。
如今夫妻俩扩大了营业范围,不仅修鞋,还上门修锁,修自行车。平常日子里,他们会在修鞋机的旁边放4个打气筒,向过往行人免费提供。(都市快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