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只转基因小鼠在服用高度雾霾,3天后,研究人员会了解“我”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我是一只转基因小鼠。我住在浙大的动物房里,这里恒温恒湿,环境干净,连空气都是过滤的。再过一阵子,我会搬到浙大医学院科研C楼的呼吸病实验室,研究员会解剖我,拿出我的肺,看看那些可恶的雾霾到底把它们怎么了。
是的,我会死掉。所以,在这之前,让我跟你们讲讲,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有那些研究员们做的工作,毕竟,我也想流芳百世呢。
转基因小黑鼠
缺少“自噬基因”
与其他同胞不同,我们身上少了“自噬基因”。
自噬是什么?简单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内的物质进行周转时,一些损坏的蛋白会被自噬小泡吞噬,最后被降解。蝌蚪变成青蛙后,尾巴不见了,就是细胞自噬的作用。
这个功能,好像一个垃圾处理系统,对人体也是件好事。但有时这个功能也会出现故障,比如在对待雾霾这件事情上,污染颗粒进入细胞之后,自噬也会把它们包裹起来,试图吞掉它们。但别忘了,污染颗粒不同于那些损坏的蛋白,很难降解。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人体来说,自噬很可能是在帮倒忙。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这些被剔出自噬基因的小黑鼠参与到研究中来,通过和那些正常小黑鼠对比,来寻找答案。小黑鼠的基因90%与人类相似,所以很多实验会在我们身上模拟。
滴注雾霾3天
小黑鼠萎靡不振
研究雾霾用的是气道直接滴注的方法——每次100微克。3天之后,我们变得不想吃,不想玩,萎靡不振。这是因为,此时肺部已产生炎症反应。
尽管如此,跟其他正常基因的小黑鼠相比,我们虽然“服”了雾霾,但肺部的炎症反应和粘液分泌情况都要轻得多。也就是说,经受同样的雾霾,正常的黑鼠比我们毛病严重得多。原因就是,他们呼吸系统的细胞自噬功能会出现“过度工作”的情形,让呼吸道反而很受伤。
这个发现,让人兴奋不已。这也是浙大研究团队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寻找一种能够抑制细胞自噬的有效药物,阻断自噬相关过程,从而减轻雾霾对呼吸道健康的损伤。
蝌蚪变青蛙
给雾霾研究以新启发
少了“自噬基因”的小黑鼠,反而更能抗击雾霾,原来“叛变”的自噬基因成了雾霾的内应。如果有办法抑制自噬,那不仅能减少雾霾进入人们的肺部细胞,还能减轻伤害,一举两得。
但自噬基因为什么会“叛变”?这些污染颗粒最后会去哪里?
“雾霾损伤呼吸道有很多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了其中一个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也为与PM暴露相关的呼吸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沈华浩教授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