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吴孟婕) “The last but not least(最后但同样重要的)”——18日中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空间治理”论坛的尾声,论坛主持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抛出了最后一个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描绘未来5年的网络治理模式,在座的各位会怎么描述呢?”
“合作。”
“沟通。”
“多样性。”
“复杂。”
……
台上的嘉宾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利用后台“大数据”统计乌镇互联网大会几十场论坛的高频词,“The last but not least”极有可能上榜。以此形容18日上午进行的“网络空间治理”论坛,也恰如其分——这是本届互联网大会上唯一专注探讨网络空间治理的品牌论坛,同时也是闭幕式前的最后一场“大咖聚会”,不仅邀请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等国内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有ICAN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法迪·切哈德、IEEE(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主席霍华德·米歇尔、世界经济论坛(WEF)信息通信技术政府社群主任丹尼尔·卡里米等20位业界权威。用论坛主持人李晓东的话说,“你或许会觉得他们‘脸生’,但其中任何一位所代表的机构都会对全球电信和互联网格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会场外的走廊上,接过记者递上的名片,李晓东先给旁边的新闻官点赞:“浙报集团使用.cn作为域名,既支持了中国国家域名,又能保证网站的安全。”最新数据显示,到2015年年底,“.cn”和“.中国”的域名注册数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对于法迪·切哈德在论坛中反复强调的观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互联网”,李晓东深表赞同:“我刚注册微博时,用的签名是‘互联网改变世界,我改变互联网’。有人觉得我很狂,但其实这个“我”是指所有人——就像社交网络一样,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份子,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李晓东看来,贡献,正是互联网文化的核心理念,而好的治理模式,就像营养均衡、体格强健的身体一样,“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全民参与,都自然地融于每一个细节中,无需刻意强调,却各显神通、缺一不可。”
“试想,如果你的电脑被黑客控制,变成攻击他人的终端,这时候,你还可以置身事外吗?”论坛现场专业术语纷飞,外行人难免“云里雾里”、“频频当机”,所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晓东非常贴心地用了不少类比和假设,来阐释复杂的学术理念:“与哲学界最经典的三大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类似,互联网空间也存在三大问题——‘名字’、‘地址’、‘路由’。我们刚才谈到的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问题,就是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的,而由此产生的变化,势必会带来互联网治理格局的改变。”
2013年,CNNIC成立了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在国家级甚至全球层面的互联网治理的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去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弃对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的管理权,并将其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李晓东是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协调工作组中唯一一位中国代表。他告诉记者,IANA管理权的移交工作将在2016年9月30日正式完成。
那么,2016年10月1日清晨,会发生什么呢?李晓东的回答是“一切如常——线上线下的反应越自然、越平静,越说明我们工作的成功。”并且,由于从此添加新的域名不再需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无疑向“网络共同体”迈进了重要一步。
“业界公认,今年是‘互联网治理元年’。本届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彰显的正是一种互联网治理主张。”李晓东说,“‘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更须重视安全问题。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推动互联网治理结构由一国控制,向符合全球需求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层面发展。作为网络大国,中国应有这样的自信和担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