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近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上发表题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的署名文章,对该省正着力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首次进行全面总结。(点击查看《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全文)
在长达6500余字的文章中,李强首次系统阐述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他表示,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中财办高度肯定浙江特色小镇
浙江首提的“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其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2014年起,特色小镇建设便成为省长李强力推的工作之一。2014年10月,他在参观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时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
2015年,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车道”。年初,“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的“2015年重点工作”。3月28日,由李强圈定并命名的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启用。5月,浙江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1个月后,由李强审批的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
按照浙江的规划,3年内,每个特色小镇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在《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文中,李强透露,至去年11月,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已集聚企业3300多家,引进1.3万多人才,并带来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
“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文章写道,“可以说,在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鲜活案例,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风生水起的“造镇计划”,甚至引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关注。
去年9月,中财办主任刘鹤率队专程前往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在考察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等几个特色小镇后,刘鹤指出,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鹤认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浙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他表示,中财办将继续探索、调研,深入总结特色小镇发展的情况以及取得的业绩,并积极推广。希望各地进一步发扬这种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顺利度过中等收入陷阱,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李强详解“小镇”如何改变“大浙江”
在《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中,李强连用4个“破解”详细阐述“小镇经济”之于浙江的重大意义。
他认为,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符合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
“不久的将来,在特色小镇工作与生活,会是最让人羡慕的一种生存状态,也会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一道新风景。”李强说,特色小镇顺应了发展规律、适应了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小镇经济”日新月异,“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
他还首次系统阐述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他表示,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文章写道,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李强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