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农业求解供给方程式
2016年01月21日 05:04:2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翁杰 通讯员高晓晓

   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翁杰 通讯员高晓晓)浙江是资源小省、人口大省,保证供给、创新供给是浙江农业永恒的课题。多年来,浙江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持续农业供给创新,大力气强能力、降成本、补短板,努力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省,促进农产品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转化。

  现代农业去哪儿

  在“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推进3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的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

  寒潮将至,在嘉兴秀洲,果农林海忙着在王店镇和新塍镇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因瞄准高端消费,这个“85后”小伙这几年种植高端水果大获成功,如今已是两个果园的负责人。他说,等寒潮过去了,还要好好谋划新年果园发展的规划,“得跟上步子”。

  林海口中的“跟上步子”,是当地农业部门正在规划的农业“三区两镇”建设。秀洲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正着手发展南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中部精致农业产业集聚区、北部湿地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及湿地农旅、荷兰花卉两大强镇。

  林海在“三区两镇”的规划中找到了与自己果园发展相关的要素——精致农业产业集聚区。“这正是我所想的。”林海说,精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蓝海。这些年,林海从海外引进果树品种,先后投入25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农技专家指导生产,正是冲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三区两镇”也让秀洲区农业局水产养殖站负责人找到了“现代农业去哪儿搞”这个问题的答案。秀洲北部地势较低,河荡的面积也较大,是发展湿地农业的天然场所。这些年,青鱼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已达到年产量8000吨。“通过湿地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秀洲将形成超过亿元的青鱼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该负责人说。

  谋求农业发展,又何止秀洲一地。省农业部门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推进3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的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

  农产品如何更安全

  浙江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有1.9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

  一月中旬,浙江各地的葡萄早已采摘结束。然而,在宁波慈溪的慈香双季葡萄种植基地里,“红芭拉蒂”葡萄仍高高挂在枝头,成为一道难得的景色。

  “现在做农业,和以前不一样,得有不一样的‘玩法’。”别看“慈香”的负责人赵聪才已经50来岁,却是个思想前卫的现代农民。他说:“现在的人对农产品的要求,‘花头’可多着呢,不创新不行!”

  和老赵有着一样心思的浙江农民不在少数。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柏德文说,浙江多年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不断创新农产品供给,一边引进大量新品种,一边又对当地产品进行各种改良、选育。

  “不说别的,单单葡萄,在浙江就能吃出百种滋味。”他举例说,有奶油味的红富士葡萄、玫瑰香味的玫瑰香……

  产出多样还不够,浙江农产品如今追逐着更高的方向——绿色安全。在衢州衢江区的高老庄家庭农场里,一盒盒蔬菜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勾勒出浙江现代农业的另一个侧面。这些二维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实现了从餐桌到田头的追溯。像这样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的农业主体,在浙江如今已有4700多家。

  绿色安全是“管”出来的。2015年9月,浙江成为农业部首次批复的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以此为契机,浙江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有1.9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扩大监测覆盖面,组织开展“绿剑”执法、百日严打等行动。“十三五”期间,浙江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将愈发严格:将继续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三品一标”等。

  谁来当新农民

  在众多新农民中,“80后”、“90后”的新面孔正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出身工商业,有的原本就是农二代,还有的是趁着创业热潮投身农业

  农田没人种,农业没人搞?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农业的未来有着这样的忧虑。如今在浙江,大量工商业主看好农业,工商资本蜂拥而至。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3年来,每年有超过170亿元以上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在海盐沈荡镇,商人出身的陈小东如今经营着300多亩土地。他先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出资改造后再以每亩4500元的价格租给农户,供其发展稻鳅共养。他说,“公司+农户”的模式在确保有机大米和泥鳅品质的同时,更能树立品牌、打开市场,产生更大的效益。陈小东算了算账:按照这个模式生产的放心大米市场价可达每公斤22元,泥鳅每公斤35元,合计每亩纯利润能达到2万元,企业与农户各得1万元。

  在众多新农民中,“80后”、“90后”的新面孔正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出身工商业,有的原本就是农二代,还有的是趁着创业热潮投身农业,他们为浙江农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起家于工商业的“80后”农创客孙灵娟在过去一年“大手笔”不断,流转土地2600亩,投入超过1000万元。“这还只是刚起步,我计划投5000万元来搞农业。”她说。孙灵娟把经营工商业的理念带到了农业。她与20多名年轻“农创客”洽谈合作。如今,她已决定与丽水姑娘吕晓芳一同开发藏红花深加工项目,同时又与其他年轻“农创客”合作建设蓝莓、白芨种植基地。

  工商资本热捧的背后,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浙江农民正加速转型。放眼全省,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万个家庭农场、7600个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发展订单农业生产,抱团闯市场、打品牌,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标签: 农业|供给 责任编辑: 杨静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