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组合拳打出新境界
——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综述之四
2016年01月23日 04:21:2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苏靖

   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苏靖)“十二五”以来,浙江综合实力连跨几个台阶:GDP2011年上3万亿元,2014年超4万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前三季度GDP中服务业比重超过50%。

  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曙光已现。省政协委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小省浙江较早遇到“成长中的烦恼”,当前的发展好势头、新速度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打出了一套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是一套以治水为突破口,以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去年以来,“特色小镇”、“26县摘帽”等一系列新招又给组合拳增加了新的招式。其每一招每一式,都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洗去污点,优化生态

  生态与发展能否两全其美、同向而行,浙江走出了新路。

  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后,历届省委照着这条路坚定前行。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唱响中国大地时,浙江已在实践中追求“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

  2013年,有市民悬赏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人们热议“寻找可游泳的河”,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直面这一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基层调研,形成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从2014年起,全面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促进转型,推动升级。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去年底,钱塘江全面消除五类水,全流域水质已稳定保持在四类水及以上。这背后是一系列限排措施,对造纸、电镀、羽绒、合成革与人造革、发酵类制药等11个行业实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制度,不达标企业一律停产整治或关停。钱塘江流域至今已关闭污染企业近千家。

  欠发达地区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新的制度供给去年亮相——对淳安等26个县正式摘掉“欠发达县”帽子,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考核生态保护、民生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6县抛弃“黑色GDP”,迈向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蓝图。

  指挥棒的变化,昭示浙江的发展战略在变,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要把系列组合拳打得更漂亮、更有威力、更有成效,不把违章建筑、污水脏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些拳法带来的良性循环逐渐显现。“十二五”期间立下的减排“军令状”,我省已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前4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下降13.84%、12.89%、16.02%和19.39%,完成减排目标的121.4%、103.1%、120.51%和107.7%。

  在浙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外形拳联合发力,瞄准外部环境改善,清除黑色GDP,“两美”浙江雏形已现。

  破解痛点,提高“颜值”

  面对资源要素瓶颈,浙江认识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面貌必须换新颜。要形成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必须破解“低小散”格局,这意味着要重新定位浙江经济的竞争力,使其拥有高“颜值”。

  低成本的资源要素优势不再,新的优势何以筑就?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决策。“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家名品”等内形拳迅速出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要素配置的调控将“创新”植入市场主体的基因。

  生产效率高,品质更有保障……浙江的企业家们从一台台机器设备中看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机器换人”的不断推进,席卷浙江的设备革命,正在帮助浙江制造补上工业2.0、3.0的短板,走向工业4.0。目前,浙江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约占全国的11%,居全国首位。

  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借“零地技改”实现“空间换地”,以“电商换市”拓展更大市场空间,以先进产业替换落后产能实现“腾笼换鸟”,各地政府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借助“四换”转型升级。

  市场主体的面貌逐渐改变,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同步进行的市场主体升级工程,更让浙江企业整体有序拾阶而上。经济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存量中做减法,在增量中做加法,一个共同指向,就是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产业和企业,通过减法被淘汰掉了。去年前三季度,因“低小散”整治大约减少工业增加值86.4亿元,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同时,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通过加法茁壮成长。

  去年9月首都的大阅兵盛典上,“浙江制造”向世界秀出了高“颜值”。“代表国产摩托车最高水平”的春风CF650G摩托,来自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多数军车使用的万向节总成、转向柱和传动轴等多种产品,来自万向集团。海康威视为此次阅兵提供了安保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售前、售后、研发体系支撑……

  站上风口,创新供给

  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系列组合拳频频发力。

  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投资主体,“十二五”开局后,省委省政府奏响了“浙商回归”乐章。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0亿元,在宁波建设“138万吨/年丙烷与混合碳四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陆续投产。对这一国际先进清洁汽油添加剂生产基地,省人大代表、海越董事长吕小奎信心十足。因为这不仅仅是回报家乡,也是海越自身再发展的需要。

  一个个浙商回归大项目落地的背后,是浙江伸出的培育七大万亿产业“橄榄枝”。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体现了浙江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回归后的浙商将在此找到自己的新空间。

  高端装备让“浙江制造”“重”起来。前不久下线的中国首架大飞机C919上,用的是西子航空的舱门。与世界级大佬同台竞技的杭汽轮正在向千亿目标冲刺。全球最大的6600吨注塑设备、中国第一根1500米水深海底电缆、“神五”到“神七”的成套输变电设备、全球第一台1万法拉级超级电容……近年来高端装备产业密集落子,形成装备竞技场第一方阵。持续多年的创新战略,让越来越多的浙企更有定力地步入高端。

  数据显示,在2015年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中,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7%和7%,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1%。而全省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8个百分点。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新轨道。

  如果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快是浙江经济的传统优势,那么近年来以组合拳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渗入浙江经济的良性循环。

  特色小镇正是这样的新组合拳。梦想小镇把创意梦想孵化成商业项目,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创业青年向这里集聚,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正为创业创新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期”,创新驱动让新的力量加速成长,新产业激发的澎湃新动力,成为浙江深度转型的有力支撑。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新的金名片,去年的信息产业已突破万亿元。全省一年新生近4万家互联网企业,让浙江站上了新经济的风口。在杭州滨江区,一条近千亿元级的信息产业链已经形成。新产业闯出了新速度,海康威视、宇视科技等企业近年来50%以上的增长率,在滨江区企业中并不鲜见。

  山区县新昌汇集创新资源力促转型,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路子。

  长风万里,破浪前进。站在深度转型的重要节点上,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在转型升级组合拳持续发力下,勤练拳、善出拳、出重拳,就能打出气势,打出成效,浙江经济就能更进一步、更快一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藉此打开一个新天地。

标签: 组合拳 浙江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