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以先人德智育今人礼教 政协委员呼吁国学纳入中小学课程
2016年01月23日 20:43:1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实习生/梁婧娴
【摘要】 浙江省政协委员骆月珍表示,希望能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以达到对孩子从小进行友善、仁爱、孝慈、正直等主流价值观的培养,推动国民素质教育的发展。
浙江省政协委员骆月珍

  浙江在线杭州1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实习生/梁婧娴 编辑/汪江军)今天上午,浙江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省政协委员、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高级工程师骆月珍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一同成为“必修课”,以达到对孩子从小进行友善、仁爱、孝慈、正直等主流价值观的培养,推动国民素质教育的发展。

  经典国学走出民间迈向“全民教育”

  优良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

  骆月珍认为,国学主要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孝道、尊重等一些基本的人格素质、素养,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最宝贵的一部分。

  国学教育曾被认为是糟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断层与缺失。骆月珍说,学习经典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学习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基本做人道理和行事规范,汲取其中的精神内涵。”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文化教育却呈现“空白”。骆月珍说,正因如此,许多孩子出现自理能力差,浮躁任性,我行我素,易走极端等特点。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中,恰恰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迷茫的、探索的人生哲理,前人都给了我们完美的答案。”骆月珍表示,学习国学,就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智慧的中国先辈们“对话”,从中追寻人生价值和处事经验。在孩子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有利于修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让孩子沉下心来,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台联副会长陈益萍的赞同。

  在她看来,良好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是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浙江大力推广的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正是民间自觉普及和传承国学文化的表现之一,“如今我们还需要在常规教育领域填补这一空缺,将来向着‘全民国学教育’的方向迈进。”

  流于形式、缺乏师资?

  普及国学应以“趣”为先

  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不少省市及地区已经开始把国学引进课堂,这种做法也引起了热议。

  曾有人质疑,仅仅是在课堂上阅读背诵国学经典,是否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孩子真的能够理解吗?

  对此,骆月珍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能理解不了,但却能作为一种营养来吸收。随着他们自身阅历的丰富,到了某一时候便会豁然开朗,逐渐理解其中深意。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做人的道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在骆月珍看来,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以“趣”为先,形成系统有效的学习体系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针对不同年级推广程度不同的国学经典,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至于国学教材的范围,骆月珍认为可以宽一点,法家思想、禅宗哲学、艺术内容都应该涉及。

  国学教育的另一个挑战是师资问题。目前很少有专职国学老师,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骆月珍表示,一旦社会对国学教育重视起来,就会吸引更多人钻研国学,投身国学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而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国学教育是否也要套上“枷锁”呢?骆月珍说,毋庸置疑,高考就是指挥棒,“如果国学经典真的走进了课堂,当然要纳入考试范围内,起码要成为语文教学的分支,或者被当做考试的加分项。”

       这样一来,有人会质疑国学教育变得有些功利,骆月珍表示也很无奈。她说,现阶段或许只有通过这样的硬性规定才能引起社会对国学教育的真正重视。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两会 政协 国学 骆月珍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