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6年01月25日 03:51:2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5年主要工作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改革开放举措。实施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改革,组建省海港集团,规划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设立义乌、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加快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推进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成为国家战略平台。

  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责任清单制度、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完善政务服务网,实现省市县联网并向乡镇延伸,率先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公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数据平台。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实施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加快农村“三权”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宁波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展海盐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桐庐县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试点。加快教育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改革,全面开展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加快发展七大产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实现经济发展高开稳走向好。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投资、出口、消费稳定增长。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2886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0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26665亿元,增长13.2%,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生态环保、技术改造投资均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17174亿元,增长2.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增长42.6%,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5亿元,增长10.9%,网络零售额增长49.9%。

  把创新驱动与环境倒逼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3万件、高新技术企业1688家,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33%。完成黑臭河整治446公里、建设城镇污水管网3406公里,完成1001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5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省控断面劣V类水比例从10.4%下降到6.8%;新建改造超低排放燃煤机组26台,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7814台,淘汰黄标车32万辆,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11.3%;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2.16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58亿平方米;淘汰2000多家企业落后产能、2.2万家小作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48吨标煤,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城市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原26个欠发达县加快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省发展一盘棋。积极推进省域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和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深化中心镇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浙派民居”。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三)加强民生保障,强化发展惠民

  切实加强居民增收工作,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和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14元和21125元,分别增长8.2%和9%。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统筹推进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建成浙江音乐学院。全面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大病保险制度。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7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解决21.2万户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用地。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59万张。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481个。全面完成十方面民生实事。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重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抓改革、强创新,稳增长、调结构,治环境、惠民生,防风险、促和谐,胜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省级实际执行的行政审批事项从1000多项减少到28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累计引进外资716.5亿美元、出口12396亿美元、境外投资326.6亿美元。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年度研发经费支出从494亿元增加到1000多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9万项;新增5个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558家增加到7712家。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从51758元增加到77644元,三次产业结构从4.9∶51.1∶44调整为4.3∶45.9∶49.8。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有效投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9330亿元,重大产业投资893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8352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从61.6%提高到65.8%,建成“美丽乡村”特色村2500个,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6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16.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1049万亩。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环境整治,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完成“三改”5.8亿平方米、拆违4.7亿平方米,新植树木5亿多株,累计节能4500万吨标煤、减排49.5万吨四种主要污染物。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00%、95.9%、56%,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84万和5195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和11.4%。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发展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主要目标是,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浙江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要追求高水平、推进均衡化、增创新优势。

  (一)突出制度供给

  加快政府改革创新。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加快要素配置机制创新。建立“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环评的工作机制,逐步实行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力争到2020年覆盖到所有新建项目和存量企业。

  加快重要领域改革发展。联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统筹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义乌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流通综合改革,加快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宁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二)强化创新驱动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普遍建立孵化器,在本科高校普遍设立创业学院,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在职创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翻一番。

  打造创新创业功能平台。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使其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科技城。规划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做大做强省股权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地方资本市场。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七大产业,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力争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超过10万台,“浙江制造”标准达到500个以上,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云服务和产业大数据平台。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统筹城乡、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万亿元左右。

  (三)提升开放层次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加快规划建设以油品储备、加工及投资贸易自由化为特色的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以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舟山综保区、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金义综保区等平台为基础,以宁波舟山港、义乌陆港、甬金铁路为支撑,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支持宁波规划建设梅山新区,支持温州、台州以产业集聚区为基础打造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支持发展空港经济区,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申报综保区。

  大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重组,加快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注重发挥浙商、浙侨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以民营企业“走出去”为基础的国际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新模式。

  (四)提高均衡水平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省域中心城市发展,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强化功能建设,加强县城、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加快构建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四大都市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都市区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70%。加快海洋经济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衢州、丽水全域建设生态功能区,全面参与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打造省会到设区市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加快完善水运、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全力支持驻浙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做好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

  (五)建设美丽浙江

  制定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力争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力争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全省公交车、出租车、营运专车、一般公务用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或改造为清洁能源汽车。

  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省境内消灭劣Ⅴ类地表水,河流III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0%;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无违建。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力争到2020年打造100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00个旅游风情小镇、一批美丽城市。

  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实行污水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建立健全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基础的用能权交易制度、以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和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水资源配置制度。

  (六)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城乡居民普遍持续增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逐步放宽高中段教育普高、职高分流限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双下沉、两提升”制度。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筹备2022年杭州亚运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制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建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统筹推进国家战略举措相关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力以赴做好G20峰会相关工作。办好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相关改革。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继续关停落后产能,大力整治“低小散”,实现市场出清。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发挥市场机制在化解房地产库存中的基础性作用。

  开展市域改革试点,增强可复制可推广性。支持湖州市规划建设内河水运转型发展试验区、嘉兴市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绍兴市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衢州市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台州市规划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丽水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改革试点。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规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协同推进浙商回归和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制定实施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接轨上海力度,积极推进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交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加快企业创新、人才创业。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和转型,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新政,鼓励和支持省内外人才在浙江创办科技型企业。

  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院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重大科技示范应用专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全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100亿元、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超过2100亿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的创业风险等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三)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统筹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统筹适度扩大总需求和积极扩大有效供给,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七大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加快提升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力争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加快现有产业、企业动力修复。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年新增1万台工业机器人,制定实施100个“浙江制造”标准。

  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启动一批大项目。稳步提高浙江出口的市场份额,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服务外包、名优特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大力培育信息、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

  (四)加强城市工作。

  围绕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突出四大都市区的主体地位,重点提高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能力。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节点功能,着力提高创造就业岗位、承载农民转移的能力。强化中心镇及小城镇的基础作用,加快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城市规划,推行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提高建筑标准和质量,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和利用,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

  加强城市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配套改革,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挂钩机制。

  (五)加强农业农村工作。

  切实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

  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

  加快农村改革。深化“三权”改革,加快“三位一体”改革,培育500个电商专业村。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民增收政策体系。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启动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实现环境整治从重点突破向综合治理的根本转变。

  综合治理水环境。加大“五水共治”力度,统筹推进源头控制、截污纳管、达标排放、河道清淤等各项工作,确保省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至5.5%。

  综合治理大气环境。继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提高新机动车上牌标准,加强建筑扬尘防控,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力争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左右。

  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加大“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四边三化”等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加强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

  按照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守住民生底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

  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促进困难人员就业。

  提高增收工作的有效性。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和精准扶贫,完善社会平均工资指导线制度,促进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提高平安建设的严密性。完善药品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社会治理,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加强涉外安全管理服务。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和网络安全维护。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八)加强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

  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政务服务网建设,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扩大网上便民服务范围,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守政治纪律,严守法纪规矩,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整治“四风”,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

标签: 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 朱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