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5日讯 昨天,浙江日报《生育二孩,还需出台激励政策》的报道中说,在省“两会”政协民革界别组的讨论中,诸葛启钏、戚永远、刘炳炎等委员不约而同地指出,要让育龄夫妇放心地生育二孩,就要补上诸多民生短板,为将要来到的二孩们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活、生存环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供应并改善其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这些建议内容,确实是确保放开二孩政策实现的必要条件,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有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所有的育龄夫妇,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要二孩的。因此,激励生育二孩的政策,究竟应该以个人为本位,还是以“社会需求”为本位?如果以社会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目标这类社会问题为目标出台相关政策,就意味着,如果这些社会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就用不着改善民生了。这种思路和理念,其实是把国民个人幸福的需求与社会管理的需求割裂开来,把个人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而非目的。激励二孩生育的政策,是以社会管理为本位的产物;但是,社会是一个整体,二孩是全体国民的一部分,为激励二孩生育而改善的民生环境,不可能与全体国民的生存环境分隔开来。
诸葛委员在谈到二孩问题时,具体指出了“70后”、“80后”各自所面临的不同人生处境对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这样的思考,要求社会管理者从民众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政策。按照这个要求,要鼓励生育意愿,仅仅是增加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供应是远远不够的,改善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机制,即使不比增加公共资源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
201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副主委周新生的发言在两会内外引起强烈共鸣。他的发言题目是:“尽量让国人少求人不求人”。周委员发言过去三年,中国人处处要求人的现实改变不大,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求人;二孩生下来,迎接他的仍然是一个事事求人的环境;有了二孩,父母就再次踏上了求人的征途,这对人的精力是无尽的消耗,是对人的尊严的嘲弄。这种求人过程,让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感幸福感大打折扣,更让育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大大降低。
所谓“求人社会”,是一个公平短缺的社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它是各个领域里的具体的公共产品的最高保障。没有公平,本来可以求助制度、求助法治的事情,人们不得不求助权力,求助各种关系。一个“求”字,道尽人与人的依附关系,道尽平等缺失的屈辱和酸楚。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可以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说你想不想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个世界适合人的生存。二孩什么都不是,二孩是人,应该怎么对待人,就怎么对待二孩。也许,放开二孩政策,无意中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契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送给二孩一份什么样的礼物,二孩倒送了我们一个沉甸甸的问号。如果这一代人没有出息,那么很可能二孩一代仍然要奔走在求人的路途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