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8日讯 1月18日,我市建设小学一位家长向本报记者反映,他收到一条特殊的“校讯通”短信。而实际上,这条短信并非发送学校通知,而是一条校外书法培训班的广告推送。
这事让该家长很是担心,他说,教育部以及市教育局早已明令禁止学校老师在外兼职进行有偿培训。寒假前期,省教育厅还特别重申了教育部的禁令,并称将继续在寒假期间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治理。这规定连学生家长都很熟悉,为什么建设小学校讯通还会发出如此信息?他想弄清楚这背后是怎么一回事。
校讯通惊现校外培训班广告
记者在该家长的手机里看到了这条“广告”。该广告分为三条短信发出,介绍了一家书法培训班的情况,广告内容非常详尽,介绍了培训项目是钢笔字、铅笔字和毛笔字,还介绍了培训次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清楚注明了培训收费标准:其中毛笔字培训收费有1200元/学期和2200元/学期两种,铅笔和钢笔字培训收费也有1100元/学期和2000元/学期两种。报名联系人则留了两名老师的电话。广告还细心介绍了前往培训班的公交路线。
记者对比该家长之前收到的校讯通短信,发现这还真是建设小学校讯通发出来的。
这位家长说,孩子同班同学的家长们均收到了这条短信:“我们每年寒暑假前都会收到类似广告短信,但都不是通过校讯通发的,这是第一次收到校讯通的广告信息。我们感觉很可怕,因为万一有人利用校讯通发出诈骗信息,我们家长是无法甄别的。并且,校讯通堂而皇之地给校外培训机构打广告,这不影响公信力吗?”
培训老师自称来自建设小学
记者查阅到,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教师[2014]1号)第四条中的第(九)款就有明确的规定:“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我市于去年2月也曾出台史上最严“禁补令”《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行为处理办法》,将自办补习班、在外兼职、介绍生源、寄宿式辅导、委托开班等行为,均定性为“有偿补课”。而对于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将依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市教育局还多次针对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
为什么在如此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种“揽课”校讯通信息呢?
1月19日,记者致电校讯通广告上的联系人,佯装学生家长问其详情。
该联系人自我介绍说,他是建设小学一名教师,书法培训班就是他开的。
记者说,想当面聊聊了解详情。该老师便说,可以去建设小学五马校区找他,或者直接去书法培训班的地址看看。
培训班设在该老师家中
1月21日,记者再次电联该老师,说中午刚好有空,想和他见个面问下详情。
该老师应允,他要记者在中午12时30分直接在建设小学五马校区的楼下食堂见面。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建设小学五马校区,询问学校保安有没有记者要找的这名老师,保安一指教职工餐厅:“有的,他正在里面吃饭。”几分钟后,一人从餐厅走出。保安告诉记者,这就是你们要找的老师。
听闻来意,该老师便带领记者去培训班看看。路上,该老师提及:“这短信是我要办公室文员发的。”
随后,该老师把记者带至市区一居民楼七楼。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家,培训班就设在客厅,授课老师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这次打算招收15个学生。
他称已教了30年书法培训,有部分学生已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我的培训班很出名,每年都口碑相传引来很多学生,学校老师的子女都在我这儿学习。”
他还告诉记者,自己这是第一次通过校讯通发广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