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15最美浙江人 正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记浙江省第十一届飘萍奖获得者余云
2016年01月31日 18:07:02 来源: 浙江在线

  2015年10月16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飘萍奖评选结果揭晓,在10位获奖的新闻工作者中,来自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的记者余云榜上有名。1982年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的她,以仅仅10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就斩获了如此重量级的奖项,成为飘萍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站在领奖台上,余云不由想起十年前的夏天。2006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的要求。当时,余云刚参加工作不久,对这三句看似朴实简洁、实则内涵深刻的话也许理解得并不透彻,但却将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作为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座右铭。十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担负什么职责,她都恪守这一准则,努力去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牢记使命要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履职尽责

  在德清出生长大的余云从小活泼外向、热爱挑战。与很多人一样,学生时代的她有着各种梦想。然而,1999年5月7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那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的三名记者身亡。看到这则新闻,余云第一次产生了当一名战地记者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在枪林弹雨中传回最真实的战争情况,她觉得,那样的大场面、大考验是人生的终极挑战。

  高考时,余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浙江大学新闻系并如愿被录取。2005年底,浙江广电集团民生休闲频道招聘实习记者,面试中,余云从上百名应届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民生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终于圆了自己孜孜以求的“记者梦”。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人手不够,她被派去做一条车祸的现场报道。事故并不严重,栏目负责人想借此机会让新人练练手,没想到这位初出茅庐的姑娘表现非常出色,凭借科班出身的良好新闻素养顺利拿下这条报道。从此以后,余云“一发不可收拾”,有任何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她总是冲在第一线,并且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导向把握能力,成为《1818黄金眼》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的“代言人”。

  2008年11月,杭州发生地铁施工现场塌陷事故,余云主动请缨,每天守在现场。事发后的第三天深夜,她正在做直播,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时任杭州市长蔡奇来到了现场!还没等其他记者还应过来,余云就一下子冲了上去:“蔡市长您好,我是《1818黄金眼》的记者,我们正在直播。这几天您非常辛苦……”虽然在旁人眼里这样举动有些冒失,但余云那朴素又明确的开场白迅速得到了市长的回应,蔡奇接受了《1818黄金眼》的独家采访。“蔡市长您每天都要来现场好几次,每一次的心情是怎样的?”“作为杭州市市长,您怎么看待这起事故?”几个感性的开放式问题,让蔡市长第一次就此事面对全省观众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这几天都在工地上,每次来心里都很沉重。作为杭州市市长,我很心痛,但现在我要做的是以此为戒,将杭州所有在建的工地都排查一遍……”这段声音低沉的反省随着《1818黄金眼》的SNG卫星直播车,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千家万户,它表达了杭州市政府在处理事故上的诚意和决心,对缓和社会舆论压力起到了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而余云的沉着冷静和市长的真诚回应,使这段直播成为当时省内新闻界的一段佳话。

  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抢发声”“先发声”固然重要,但“善发声”“发好声”尤为重要。2011年7月23日晚上8点35分,民生休闲频道第一时间得悉温州发生了动车追尾事故。余云当时才刚刚忙完当天的工作,正在扒盒饭,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放下筷子立即出发,之后的30多个小时里,她不眠不休,发回了十几条鲜活的现场报道。24日下午,动车铁路高架桥上的救援仍在进行中,此时很多媒体记者都因为过度劳累而陆续撤离,但余云选择了继续坚守,她说:“救援队伍都没放弃,我们怎么能放弃呢?”终于,这份执着和敬业让余云等来了动车事故的最后一名幸存者小伊伊,24日傍晚5点20分,小伊伊被救援队伍从损毁的车厢内抬出,余云边跟着救援人员护送小伊伊至救护车,边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哽咽的声音随着电视屏幕传递出去,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打动了无数观众。在余云和同事的坚守下,《1818黄金眼》成为当时浙江省内唯一拍摄到小伊伊被救过程的电视媒体,这段珍贵的画面被摄像用一个长镜头记录下来,之后多次被央视等媒体引用,有效传播了正能量,为妥善处理这一事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了普遍的赞誉。

  由此,余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尽管自己无法像央视同行那样有机会当战地记者,也无法像卫视记者那样有很多做时政新闻、主题报道的资源,但新闻报道无大小,地面频道的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上完全可以大显身手,并且同样可以发挥正确引导舆论、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此后,余云更加自觉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出主流媒体正确有力的声音。2013年10月初,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主城区大面积受淹,交通瘫痪,全线停水停电,余姚几乎成为“孤城”。这次,余云依旧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但在做报道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余姚市的信息传播渠道几乎全部遭到破坏,灾区的真实情况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去,导致谣言四起,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余姚的陆埠水库溃坝,下游即将全面被淹”,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于是,余云对报道计划迅速进行了调整,打破了传统灾情报道“重现场”的常规方式,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引导正确舆情和网络辟谣上。她和同事们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陆埠水库,经过深入调查和航拍方式,用一段现场出镜的直播报道《独家航拍陆埠水库网传溃坝纯属谣言》粉碎了这一不实消息。这篇报道不但在业界引发了巨大反响,更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传播,为当时混乱的舆情拨开了迷雾。网友评论称:“这是所有余姚水灾报道中,最具媒体良心的报道。”而这一战,也让余云更深切地领会到新闻工作的意义和精髓。

  余云经常说:“如果哪次没有站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心里就特别不踏实;哪次没有把时、度、效拿捏到位,心里会尤其不踏实。”在《1818黄金眼》工作的9年里,她参与过的突发新闻报道不计其数,同事们甚至开玩笑说:“哪里有突发事件余云就在哪里”。一句“这是《1818黄金眼》记者余云从现场发回的报道”,让她的形象声音和主持人一样被观众所熟知,外出时常常被老百姓认出。2009年,《1818黄金眼》由观众投票评选年度“黄金记者”,余云高票当选,这是对她能力素质的最好褒奖。

  恪守为民宗旨,在民生帮扶服务中传递爱心

  作为一名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确党的新闻事业的宗旨。在余云看来,这个宗旨正是为党为民。为党,就是要积极宣传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两美”浙江提供舆论支撑;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立足本职做好民生帮扶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从余云进入民生休闲频道起,“以民生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成为她十年记者生涯里一直恪守的宗旨。很多朋友问过她,每天家长里短、民生琐事,不烦吗?余云说:“可不能小看记者在这些琐事里的角色,只要用心,不仅可以帮助老百姓,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2006年5月27日的晚上,《1818黄金眼》接到报料,临平7岁男孩小文文不慎掉进石灰池,全身80%以上烫伤,生命危在旦夕。余云闻讯连夜出发,赶往医院和事发现场进行采访。当晚,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但都只把它当做一条普通的突发新闻,而余云却失眠了。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文文是安徽外来务工者的孩子,父母仅靠摆夜宵摊维持生计,几十万元的治疗费让他们绝望。看着文文以前可爱的照片,余云第一次作为记者因为自己的报道而流泪了,她找到制片人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发起一场爱心行动,号召大家为小文文捐款。当时还处于实习期的余云率先捐出了身上的1000多元钱,并通过电视报道呼吁爱心人士献出一份力。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报道发出后仅仅两天,栏目组就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捐款20万元,一周下来,捐款总数已经超过了40万元!余云一边和同事一起对捐款进行登记汇总,一边继续进行反馈报道,动态公布小文文的病情、捐款数额、捐款的使用情况等。在余云的执着和坚持下,这组报道持续了半年多,共计70余篇,最终募得善款68万元。期间小文文的病情多次出现反复,医院也不止一次下了病危通知单,但最终,爱心创造了奇迹,小文文终于健康出院。故事到这里,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然后一年后,小文文却因为一次意外而离开了大家,更意外的是,文文的父母找到余云,把剩余的20多万善款交到她手中,并叮嘱她一定要继续帮助更多的人。当时的余云泪流满面,她深知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带着文文父母的心愿,她发起成立了“小文文爱心基金”,帮助同样遭遇的孩子,让爱心一直延续下去……

  小文文的这组报道在当年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让余云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感悟,她说:“民生报道看似小事,实际上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不少人,这正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宗旨所在、意义所在!”于是,她和同事们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的公益行动——“彩虹计划”,这一活动不仅拉开了民生休闲频道投身公益事业的大幕,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从小文文烫伤事件的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起,民生休闲频道每年推出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彩虹计划”,帮助省内的贫困学子完成求学的梦想。余云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在做“彩虹计划”活动的这些年里,把省内的贫困县跑了个遍。很多孩子的家都在大山深处,汽车开不进去,只能靠走,最远的一次扛着各种设备步行两个多小时的才到达目的地。有一年,余云去舟山最远的海岛枸杞岛拍摄,途中倒了三班船,晕船的她吐得一塌糊涂,但一下船稍作休整,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岛上一位9岁男孩陈颖航,父母身患重病,一家人住在危房里,但孩子成绩优秀,懂事乖巧,为了他,余云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先后上岛三趟,最终帮助陈颖航找到了和他结对的好心人。“彩虹计划”采访工作虽然辛苦,但余云说这是一年里她最喜欢拍的片子,因为“一想到可以真真切切地帮到那些孩子,就会觉得很值”。到2015年,“彩虹计划”已经举办了九届并且还在继续,在此期间,余云发出了几十条“彩虹计划”特别报道,用最真实的画面把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展现在观众面前,她和同事们一起共募集爱心捐款超过1300万元,帮助了全省22000多名家境贫困的孩子,民生休闲频道也因为长期以来在公益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登“TV地标”全国电视媒体公益榜五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年的彩虹计划中,余云不仅作为记者,更作为众多社会爱心人士中的一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在活动的第一年,她就和淳安王阜乡14岁的贫困学生方军英结了对,持续给予她经济上的资助,密切保持沟通。有一年暑假,余云听方军英的养父说,小姑娘的成绩下降了,余云非常着急,当时她刚考出驾照还没买车,就租了辆车,利用一周唯一的一个休息天去看方军英,因为路不熟悉,车技也不够娴熟,开了近6个小时才到淳安大山里的方军英家。小姑娘一看到这位姐姐,眼睛就红了,在余云的教育和开导下,她答应一定会好好努力学习。之后的一个暑假,余云干脆把方军英接到了自己家,上班的时候让自己的妈妈看着她做作业,下了班亲自辅导她的功课。在余云的关心和帮助下,方军英最终考上了杭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天,余云备好了学习和生活用品送到了方军英的学校里,这位结缘于“彩虹计划”的小妹妹也就此开始人生的新篇章。

  从事新闻工作的10年里,余云收到的锦旗和表扬信不计其数,作为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线记者,她深知,爱心的表达和实践不仅仅体现在大型公益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更多的普通人提供帮助。她用她的话筒和镜头帮桔农桃农卖过水果,帮禽流感时期的养殖户们寻找销路,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帮助一位年轻女士挽救了一个家。2011年,余云接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求助电话,说婆家不让她见出生不久的孩子,报警都没用。赶到现场后,民警无奈地告诉她,派出所已经为这起家庭纠纷出警不下5次了。原来,这位年轻妈妈迷上了传销,之前抛下孩子离家出走,如今还想带着孩子去传销窝点。余云觉察到,要挽救这个家庭,必须先将这位妈妈从传销的泥潭中拔出来,考虑到这个家庭以后的生活,很多内容不适宜在新闻上公开播出。于是,余云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停下了日常报道,连续一周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找这位妈妈谈心,自己掏钱请她吃饭,每天夜里发短信给她讲道理,经常一发就是上百条。余云的真诚终于感动并说服了这位年轻妈妈,也挽救了一个家庭。最终,这位年轻妈妈不仅退出了传销组织,还配合民警去江苏查封了这个传销窝点。当余云带着她再次回到婆家,让她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后,这位妈妈抱着余云泣不成声。

  余云和年轻记者交流时经常会说:“很多民生琐事对记者来说是新闻素材,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真正的难事。做记者,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充满爱心的报道来温暖采访对象,温暖整个社会,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确,十年来,余云始终视百姓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自觉践行宗旨,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也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记者。

  提升职业素养,在深入基层一线中锤炼本领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来说明深入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活水”同样也是火热的生活。对此,余云深知,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耳聪目明”,掌握社情民意;只有扎根人民群众,才能“激浊扬清”,弘扬核心价值,也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1年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余云觉得这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做民生新闻报道不就是要走到老百姓身边去,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呼声,用笔去写他们想说的话吗?”频道和栏目组给了余云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她自己确定选题、自由安排时间、自行策划报道,因为在大家眼里,余云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一致认为“她在作报道时总会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

  对余云来说,这“一套”可不是天生得来的,而是她在5年工作磨炼中的日积月累:在温情类报道中,她苦思冥想如何深入生活、深入情感触动人们的内心;在突发事件直播中,她反复琢磨如何深入现场、深入调查发回最有价值的报道。特别是对于典型人物报道,她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努力挖掘人物身上最深沉、最闪亮的精神品格,从而突显了人物报道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2011年3月,一篇题为《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的专题报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该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一位老党员刘景福在温州瓯海北林垟山区的公交线路上默默奉献的事迹,平凡而感人。北林垟村是温州的“小西藏”,海拔高,地形复杂,从村里到镇上的12路车是全温州最危险的公交线路。如今已53岁刘景福17年前放弃了在河南老家当村支书的机会,来到这里开公交车,从他第一天上岗开始就没有休息过,因为这辆车是北林垟人出行的唯一依靠。17年里,60多万公里的安全行驶记录,零投诉、零事故、零违章,让老刘成为了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当在基层采访时得知这一人物后,余云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北林垟,开始了她的第一组“走转改”报道。

  没想到的是,拍摄还没开始余云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老刘是个内向又羞涩的人,面对陌生人,这位朴实的老党员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完整,更别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于是,余云采取了“贴身”战术:早上,老刘5点半发车,余云就4点起床赶到发车点。中午,老刘咸菜过馒头,余云就吃个泡面。晚上,老刘住山上,余云就在山村找了户村民家借宿,和另一位女同事挤在1米来宽的床板上过夜。老刘每天要从北林垟到县城开8个来回,余云就跟着他坐8趟,这段山路虽然只有20多公里,却有103个弯道,其中有88个是急转弯,一天下来,余云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余云在北林垟的山上一待就是两个星期,朝夕相处让老刘从心底里佩服这个肯吃苦的城里姑娘,也把她当成了好朋友。在朋友般的闲聊中,老刘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内心深处的最大秘密:原来,他儿子坚决反对他做这份工作,曾跪在他面前求他别开这趟车,但却被老刘骂跑了,从此之后父子俩再无往来。老刘对儿子深感歉意,但他知道,这里的村民更需要他,这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而这些,在之前其他媒体的采访中,老刘从未谈及过。

  结束采访后,余云这样总结:“要报道好一个人物,首先要让自己走进对方心里,用真诚打动对方,这样他才会说掏心的话,才会在不经意间真情流露。有一天,他偷偷地唱起了老家的豫剧名段《朝阳沟》:‘有什么苦来怕什么难,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捕捉到这一幕时我哭了,写稿时哭了,剪片时哭了,审片时又哭了。许多同事都见证了我哭的‘怂样’,但是,不哭就不会有这篇报道。”

  余云的艰辛跋涉和真情投入换来的是大家的认可,《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因采访作风扎实、真实反映群众身边的“最美”人物、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浙江广电集团举办的2011年记者新春基层行优秀作品评选中,一举夺下了第一名。同样,她的另一篇基层报道《数字解读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也拿了一等奖。她一个人在总共三个一等奖中占据了两项,令人刮目相看。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之后,余云不断努力和提高,牢牢抓住了“走转改”的精神内核,作为一个媒体人去亲近和反映人民,并用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笔墨将这种精神表现出来。接下来的几年中,她肯吃苦、勤思考、善挖掘,连续采制了纪录片《党委书记的一天》《温暖——“彩虹计划”这五年》《第一次见到共产党》等优秀作品,斩获了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走基层新闻大赛一等奖、改文风大赛一等奖,她个人也被评为浙江省“走转改”先进个人、省直机关创先争优优秀党员、浙江广电集团“十大杰出员工”等。

  在采制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得到了这么多荣誉后,余云更深刻地感悟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帮老百姓做事,还要拿出专业的作品,用报道说话,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要时刻牢记‘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民生休闲频道当时的新闻部主任王霞评价说:“余云是典型的沉得下心、融得进去、拿得出手,她是在用心走基层,而基层也走到了她的心里。”

  永葆党员本色,在服从事业需要中展现担当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党龄的新闻工作者,余云始终明白,自己是一名新闻记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干什么工作,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时刻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

  这些年来,余云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在民生休闲频道的八年时间里,她时刻听从宣传指挥和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冲锋在哪里,哪里艰苦就奉献在哪里,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07年,民生休闲频道联合众多省级电视台举办全国首届寻亲大会,为失散的亲人寻亲。余云和摄像跑河南、转山东,大多数时候都在偏僻的山区,找不到旅馆,晚上就在满是跳蚤的破房子里裹着衣服过夜;

  2008年四川地震,《1818黄金眼》全程直播抗灾报道,余云第一时间飞到成都发回现场报道。之后,频道募集到全省观众1400多万爱心捐款,为青川、剑阁等灾区中小学定制了课桌椅,她又自告奋勇押着捐赠物资从杭州坐卡车一路到青川,两天一夜没有躺着睡觉,加上灾区的山路颠簸,到达目的地时车子报废了,她的腰也报废了,上医院一查,腰椎膨出,从此,坐车远途采访她都得戴着护腰;

  2010年10月,钱塘江发生潮水卷人事件,当时的余云因为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正在医院打吊针,接到任务后,她果断地拔了针头奔赴现场,看得护士目瞪口呆;

  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她在23日当晚赶到现场,却一直到25日凌晨才去找宾馆休息,前后将近50个小时没合眼……

  工作以来,她几乎每周工作满负荷,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10年里只在家里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同事们说,余云就是个“不要命的姑娘”。责编张继洪从余云实习开始就认识她了:“那时记者们平均每月拍30条左右的片子,余云第一个月居然就拍了将近60条,这不是拼命是什么?”当时带她的老师唐文峰开玩笑说:“这可是带出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啊!”司机徐东升说余云太认真:“去山区拍贫困学生的时候,为了不错过任何细节,她晚上都不去镇上住,要么在孩子家里打地铺,要么睡在车上。”摄像毛朝辉说得更绝:“我没把余云当女人看……”

  为方便工作,余云特意把妈妈从老家接到离台步行10分钟的住所一起生活。一开始,妈妈还挺开心,终于能和女儿多聚聚了,可后来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一年365天,余云有200多天都在出差,剩下的日子不是写稿剪片就是值班,连晚饭都没法回来一起吃。内心愧疚的余云买了条小狗给妈妈做伴,妈妈却说:“你要把工作这点心思花在感情上,我现在抱的就不是这条小狗,而是娃啦!”对此,余云总是淡淡一笑,“要干好工作总是要付出的”。

  2014年,浙江广电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要求,把媒体融合纳入集团“四大战略重点”,制定实施集团《新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谋划推动“合力打造新蓝网”战略,以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当年11月,余云积极响应集团号召,离开了自己“熟门熟路”的传统电视媒体,转战来到新媒体舆论主战场这个全新的领域。在老同事们眼里,这是一次冒险的转型挑战,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行业、陌生的同事,看上去似乎都不利于迅速开展工作,但余云却把它当作是一次磨砺和锻炼。刚到新蓝网,作为骨干的她就遇到了网站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采访——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后方编辑部的指挥中,余云积极尝试互联网思维,并借助传统媒体的经验,大胆创新报道形态和报道方式,不但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各项直播工作,更迅速学习并熟悉了互联网业务,带领网站新闻中心团队和协调技术团队,连续加班了半个多月,手把手地带队伍,全新设计并推出了《乌镇,走进互联网》特别报道专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用户体验感强,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媒体融合的特色,让网友眼前一亮,最终斩获了当年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回忆起这次成功,余云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真的是为了广大受众,为了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整个团队都会跟着你一起拼!”

  2015年3月,集团统一部署浙江卫视、浙江之声和新蓝网,组建全媒体报道小组赴北京报道全国两会。这个模式是从0到1,余云为了全媒体演播室的搭建,前期就跑了四趟北京,不断论证和实践,中间遇到了许多困难,甚至直播当天凌晨还在解决某项突发的技术问题。开幕首日,卫视新闻联播成功打出全媒体演播室(新蓝网)播报版块,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欢呼,余云和整个团队激动得抱成一团,很多编辑的眼睛都红了。之后的半个多月,余云咽炎发作,每天咳得不行,但她仍然全情投入工作。因为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变成慢性咽炎,直到三个月后才把炎症压下去。浙江广电集团在这次两会报道中,打破常规,整合“两台一网”资源,“多平台、多终端、大容量、全方位”地发布“两会”最新动态,引发业界关注。而对新蓝网而言,这次两会报道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台网融合“大练兵”,全网站上下备受鼓舞,士气大振,借着这股春风,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台网融合发展的序幕。之后这一年,余云带领新蓝网新闻中心这支年轻队伍越战越勇,频频拿下多个大项目。

  现在见到余云,几乎无时不刻不在看手机,因为工作需要手机里装了18个新闻类客户端,并且都设置了接收推送消息,早上不用设置闹钟,每天从7点多开始可以一直“闹”到23点多,她笑称“这就是新媒体人的震动模式”。目前,余云率队的新蓝网新闻中心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中国蓝新闻APP的改版,力争将中国蓝新闻打造成省级广电第一融合新闻客户端。虽然任务很艰巨,但余云对她的团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前不久,余云在一篇随笔中写道:“十年的点点滴滴,想起来会笑,会酸,会叹口气,更会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梦想有高度,需要不断攀升,而现在,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梦想还将继续!”的确,这么多年过去,尽管当战地记者的梦想一直萦绕余云的心头,但这一梦想的内涵和外延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余云来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用自己的新闻实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让党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才是今生最大的梦想。

标签: 飘萍奖|余云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