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4日讯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于山 通讯员 陈旭辉)千里岗山脉蜿蜒穿过了衢江区上方镇,2月3日,当地传统的舞龙“节节龙”在一片锣鼓声中亮相。上方镇文化礼堂里张灯结彩,来自四乡八邻的村民们济济一堂。这一天,是当地的传统的新春晚会,上方的干部群众准备了16个乡土特色的节目。
上方镇文化礼堂内人头攒动
“舞节节龙在我们这里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村里依然有舞龙队,每逢节日,我们都会舞上几天。”上方镇玳堰村张志泉说。开场前,应樟根招呼舞龙队员在礼堂外换上衣服排练。74岁的应樟根是节节龙舞龙队的领队,他从1980年开始舞龙,目前是的舞龙队员大多是他教出来的。
演出前,堆在地上的节节龙
“我儿子,外孙都在里面。”应樟根说,他的外孙,正是舞着龙头的余明华,今年27岁,是年轻一代的舞龙队员,也是节节龙的未来。而应樟根的儿子,正在敲着锣。

舞着龙珠和余明华配合的,是49岁的张海松。在整个舞龙过程中,龙头最难舞。张海松和余明华每舞一轮后会互相调换位置。

节节龙是一种每节之间互不相连龙,龙头长2米,高1.5米。从龙头到龙尾共九至十一节,身子长至九节,头节与身节,身节与尾节都断开。身节为圆柱形,每节长1米,直径0.5米。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山区搬运和表演,即便是在农户家中堂前,也可以施展舞动,且仍然灵巧方便。
金锣锵锵,朱鼓咚咚,主照明灯一暗,舞台灯一亮。张海松手中的龙珠,引着余明华手中的龙头在舞台上登场。行龙、盘龙、龙行西方;戏珠、躺龙、龙开西门……舞到极致,张海松倒立,用腿盘住余明华的脖子,整个人倒挂着,仍然用手舞动着龙珠,这是节节龙舞法中的盘颈倒挂。
盘颈倒挂
盘颈倒挂一出,台下掌声如雷,台上的张海松余明华几个来回后,又重现了一次盘颈倒挂,台下的观众激动地站了起来……

礼堂内806个位置座无虚席,前排坐满了坐后排,位置没了就站着,记者站在前排拍照,挡住了村民的视线被抗议,站在后排,拍到的又都是人头。
除了节节龙演出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也登上了上方村晚的舞台。“绿水青山保护好,上方明天更美好。”道情声声,唱出了对上方未来的期盼。

上方文化礼堂,由原来的老电影院升级而来。上方村晚,也是衢北地区持续多年的年俗活动。
2016年,衢江区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过去3年,衢江区累计建成82家,全区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达30.1%。在文化礼堂内,非遗、民间绝活齐上台。村民一饱文化大餐,而节节龙这样的传统演出也在继续传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