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董颖)15日傍晚,杭州留下街道杨家牌楼公园的空地上坐满了人,“杨师傅,电影啥时候开场,瓜子已经吃起来了。”原来,当晚7时,村里的电影放映员杨志平要在这里免费放映《大圣归来》。“今年是猴年,当然要放一些与猴相关的电影,这一部电影老少皆宜,所以来看的人特别多,有600多人。”
“要开场了,快坐好。”杨志平一声大喊,观众们逐渐安静下来,纷纷回到早就“抢占”好的座位上。记者仔细瞧了瞧现场,黑压压一片,连公园一角的健身器械上都坐满了人。再看前面的幕布,大约5米宽,3米高,颇有点儿专业电影院的味道。随着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出现在幕布上,台下响起一片片叫好声。
其实,记者一早就来到了杨志平家里,来看一看这位有着38年电影放映史的老放映员是怎样工作的。
“现在都是数字放映机,不用提前准备,到时间带着放映机和幕布过去就行。最近一些外来务工者要求放映抗战老片,趁今天天气好我要把老式放映机拿出来加加油,还要修复一下《地道战》的胶片。”杨师傅说。
“这台是军用级的35毫米放映机,我二十几年前花8000多元买来的,当时新机子要3万多元。”杨志平进屋拿出了一个旧旧的大铁盒,小心翼翼地将放映机取出安装好,“这些机子的配件已经买不到,如果坏了就没得用了。”接着,他又拿出了一台小一些的放映机,“这台是8.75毫米的机子,我最初跟着师傅就是用这台机子起步的。”
记者看到杨志平背后墙上挂着2004年和2008年两届“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2007年“第三届杭州十大平民英雄”的获奖牌匾。“这些都是政府给我的荣誉,1978年我到留下人民公社当电影放映队的队长,从此与电影有了不解之缘。”杨志平回忆起了过去:“那时候,一场电影会有一两千人来捧场,非常热闹。我在留下也是最受欢迎的‘明星’,成为了电影的代名词。”杨志平回忆过去用老机子放映电影的时候,每次出门都要拿四五百斤的“装备”,放映机、胶片、幕布、三脚架、电线、竹竿……“以前是骑三轮车,很辛苦。”想想现在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杨师傅觉得很幸福,“很小巧,拿起来不费力。”
是什么支撑他在电影放映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将近40年,并且还要继续干下去?杨志平的回答很朴素,“是老百姓的需求”。在杨师傅看来,电影是一种文化形式,见证着人类的进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电影在陪伴的同时还起着引导与提升精神文化的作用。政府的支持也是他支撑下去的因素,每年杨志平在西湖区放映的200多场电影,费用都由西湖区文广新局来买单。
说到新一年的愿望,杨志平说现在村上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杨家牌楼村大概就有一万多人,“晚上看电影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娱乐项目,我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很有价值,在新的一年还要坚持做下去,用更多更好的电影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