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发布通讯诈骗大数据 全年被骗走2亿元
2016年02月18日 09:44:27 来源: 温州网—温州商报 李杨慈 通讯员 黄通令

   浙江在线02月18日讯 去年,全国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而我市发生17363起通讯诈骗案件被骗走2亿元。那么,你知道我市哪些地方被骗人数和金额最多吗?昨日,我市警方运用大数据工具,对去年1.7万余名受害人及相关案件警情进行分析,盘点出我市通讯诈骗高发县(市、区)、易中招人群等信息。

  通讯网络诈骗成为我市排名第二的侵财案件

  几天前,《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人数高达4.38亿,占总人口的32%,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以其智能化、公司化、职业化、“非接触”等特点,成为我市排名第二的侵财案件,让我市成为全省通讯电信诈骗案多发之地。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12月20日,我市共发通讯网络诈骗案17468起,被骗金额达2亿元。

  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从发案数量看,鹿城、瓯海、瑞安进入前三甲。从被骗金额看,鹿城、瑞安、乐清排前三。

  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从事电信诈骗活动的犯罪嫌疑人,大多采用种植木马程序、窃取冒用老板QQ、利用各类中奖信息、退款、冒充公检法等方式进行诈骗。究其原因,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85%在境外,其中八成多是中国台湾人。这些身居境外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遥控内地的“马仔”实施诈骗。他们使用拨号软件,随意伪造来电号码诈骗,让受害人防不胜防。

  诈骗受害者中,21至40岁占六成多

  提及通讯诈骗,很多市民认为受骗的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其实不然。

  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的通讯诈骗案中,受害者年龄在21至30岁之间占44.13%、31岁至40岁占21.22%;50岁以上只占3.46%。

  “虽然50岁以上占比不高,但被骗金额大的案件受害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民警表示,通讯诈骗案件有9成以上发生在上班时间,主要因为白天上班,不少退休老人独自在家,遇到诈骗无人可以商量,一时脑热容易上当受骗。

  警方在侦办这些案件过程中发现,受害人虽然知道有这么一类诈骗手法存在,但总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正是在“与自己无关”的心理暗示下,对警方反复通报和宣传的个案和防范提醒关注度不高,一旦遇到此类诈骗容易麻痹大意,使“换汤不换药”的通讯诈骗手段屡屡得逞。

  QQ和网购诈骗占“鳌头” ,冒充公检法最“吸金”

  从作案手段看,特别是以冒充当事人老总、财务经理的QQ、邮箱和微信及冒充公检法发假通缉令等实施诈骗的损失最严重,QQ诈骗和网购诈骗量最多。

  民警表示,网购诈骗案件高发与当前“火爆”的网络购物密不可分。骗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一旦受害者下单购买商品,便冒充客服以“系统故障”、“订单出问题”等理由,要求重新激活等。随后,通过向受害人发送虚假激活网站,欺骗受害人填写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转走受害人银行卡上的资金。

  “春节假期,不少骗子也放假休息,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并没出现,这类案件虽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诈骗金额却最多。”民警表示,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贩毒、洗黑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号”配合调查。一旦受害人上当,其转出的就是“其账户里的全部资金”,甚至是受害人“毕生的积蓄”。

  相比普通市民个体,企业财会人员最易被通讯诈骗犯罪分子盯上。由于财会人员具有支配和流转大额资金的权限和机会,为了工作方便,骗子一般会开通各种网上交易工具和快捷支付功能,长期经手各种转账汇款业务,某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去年我市就有多家企业遭遇通讯诈骗,金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如何判断诈骗电话

  警方提醒,如果你的手机、固定电话接到短信、电话内容中有涉及以下内容的,一律是诈骗行为,千万不要上当。任何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门办案都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不可能在电话里让事主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或通过电话核查账户资产。如果市民违反了法律法规,会有专门办案民警上门核对情况。电信诈骗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最终目标就是钱,接到任何可疑和恐吓电话,请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核实。

  1.要求你不能挂电话,到银行也要开着电话。

  2.要求你必须开通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

  3.称为了安全和保密,要求你不能跟家人、银行工作人员或其他任何人说。

  4.要求你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或者去宾馆开房间。

  5.称网站上有检察院的通缉令。

  6.要求事主接收检察院或法院所谓的执行书或通缉令传真。

  7.要求你拨ll4查询台,查询当地公安、检察院、法院号码进行核查。

  8.要求你将银行里的钱转到安全账户、指定账户、监管账户。

标签: 诈骗 温州 数据 责任编辑: 朱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