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严如良 记录:周洋
1996年2月13日,对于衢州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贯穿衢州火车站的中立交正式通车了,衢州的老城区与南区不再遥远。
二十年后的这天,一位老人带着一张通车时的合影找到了记者。他叫严如良,作为一位衢州的老铁路人,他对铁路,对家乡都有一份真挚的情感。
后排中间身着制服的那一位就是严如良,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全程参与了当时中立交的建设
一生铁路缘
1944年10月,我出生在柯城区航埠镇,后来进入了衢州二中读书。1963年,我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铁路运输系,从此我的人生就和铁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毕业后,我先后在浙赣铁路沿线的义乌、萧山、诸暨等地工作过,结交了许多朋友。1985年,我调到了当时的衢州车务段担任高级工程师。
回衢州的这些年,我参与组织了铁路运输和建设,亲历了三大建设过程:一是浙赣铁路由单线改双线;二是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并入沪昆线;三是新建杭长高铁。我亲历了火车牵引动力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旅客车厢从绿皮到红皮再到白皮,固定列车对数每24小时从50对到100对再到250对,速度从每小时60公里到120公里再到300公里。
几十年来,我深感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家大发展、铁路大建设的好时光;赶上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机会。我对铁路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我努力把“学历、资历、技能”三点结合好,并融入到工作中。
铁路是一台联动机,涉及的部门多、专业多、结合部多。运输组织是龙头,但其他各种专业知识也要掌握,要靠积累,靠沉淀,不能懈怠,特别是我长期参与“贴、跨、穿”铁路营业线的新线建设,这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完成它就要靠刻苦奉献的精神,靠深层次的专业内涵。
不尽家乡情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铁路就是门前大道。看着衢州铁路的发展,我十分自豪。这些年,我始终感受到衢州地方与铁路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市区中立交的建设,我参与了其中的许多工作。因为当时的衢州站里有14条铁路,需要与当时的杭州铁路局进行大量沟通。虽然后来浙赣线“取直”,中立交与东立交、西立交都拆除填平了,新火车站也取代了老火车站,但在我看来,当年的工作依旧很有意义:没有这三座立交桥就没有三条贯通衢州南北的马路,也没有今天南区与老城区的一体化发展;没有当年车站的建设也就没有今天的市会展中心和南湖广场,市民的休闲、娱乐、购物少了一个去处。
2004年我退休了,当时的衢州车务段对我进行了内聘,让我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后来杭长高铁的建设又外聘我做了6年的顾问。这期间有一些事让我印象深刻,如2014年杭长高铁衢州站施工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封闭衢州站二站台,停开下行客车三个月,上海铁路局征求衢州市政府的意见后,马上得到了支持和配合。又如巨化专用铁路在衢州站高铁施工中是大型装备的集散地,巨化运输处对路用车辆进出全力配合。
这些工作都需要协调与沟通。我很乐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即便如今我也“退而不休”,他们有任何需要我都会尽心去帮忙。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还记得1995年浙赣铁路单线改双线时,我路过安仁附近时看到一位农民用车拉着满满的橘子从立交穿过铁路,因为立交的净高较小,这位农民只能在车过立交前卸下一部分橘子,通过后再搬回去,十分辛苦。
我看着心里很酸,就向附近的农民了解情况,他们说这个立交不仅矮,而且一到下雨天就会被淹,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我多次向当时的杭州铁路局领导反映情况,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投资了150万修建了上跨立交,也就是今天全旺到高家的必经之路。每次路过安仁,我还是会多看几眼那座立交桥,二十多年过去了,它还在发挥着作用,我心里很高兴,也算是帮当地农民做了一件事情。
体会人生百味,感悟生活真谛。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寻常人物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发掘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一面;在这里,你能走进不同人的生活故事,细细品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里,你能触摸到每个人最柔软的内心,为心灵拂去烦躁社会的尘埃……
如果你有很多话一言难尽,有很多话想要一吐为快,都可以联系我们。
讲述信箱:
qzrbzjj@126.com,
讲述热线:
8070317,
18657009896。
目前,衢州的铁路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衢州站站房的扩建、衢宁铁路的开建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铁路枢纽的蓝图,我们正向着“四省通衢”的新历史迈进,我们将谱写沪昆线、杭长高铁、九景衢、衢宁铁路“四线通衢”的新篇章,而衢州的发展也将搭上快车,这是每个衢州人都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