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人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资料图)姚卡/摄
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永嘉“哈茶”姑娘奔三还“剩着”母亲“花式连环催”都被她画下》的报道前天刊发后,迅速被腾讯、网易等网站转载,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催婚话题一时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我们那个年代,20岁出头就结婚了。现在结婚年龄推迟了,女性大多数在25~27岁之间,男性大多数在27~29岁之间。”市区一婚姻介绍所负责人黄先生说。市民政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15年,25年时间我市男性、女性平均初婚年龄都延迟了4岁左右。
新闻后续
“哈茶”收到很多鼓励
不少人上门介绍对象
“哈茶”姑娘小徐今年28岁,永嘉一小学教师,过年时为逃避父母催婚,选择“出逃”旅游,并把这一经历用漫画形式记录下来。前天,她还画了名为“茶妈催婚六式”的漫画,配上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爱我的妈妈,妈妈也爱我,但这种爱的方式,让作为女儿的我压力过大,相信我,我也在努力找寻那个替你爱我的人,所以请多点耐心,请别把我往外推,而是当我坚实的后盾!”
报道见报后,小徐成了网络红人,收到了许多亲朋好友和网友的鼓励,同时也有不少人找上门介绍对象。“先从朋友发展吧。急不来,急也没用。”小徐说,和她同龄的大多数朋友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不过她所在的学校里还有10名单身老师,其中比她年龄大的有5人。
小徐在微博上留有这样一段话:“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喜不悲不惧,懂得珍惜我的你该是多幸运。因为是你,所以迟点没关系。”
催婚故事
有人被催得春节不敢见亲戚
有人被催得远赴丽江做生意
在大家身边,其实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催婚”故事。
郑先生,市区人,今年32岁,在温州一机关单位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可因为被家人和亲戚催婚催得紧,这个春节假期都没去亲戚家吃分岁酒和新年酒。
“聚会的时候,不超过5分钟,大家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女朋友有了吗’、‘怎么还不结婚’的话题上面来。听到这些,我就很烦,都会找借口逃走。”郑先生说,时代不同,择偶观念也不一样,生活同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老一辈的苦心他能理解,双方应该相互包容,多些良性的沟通,好的意见他会听,但是急不来。
4年前,郑先生开始第一次相亲,之后相亲的频率根本停不下来,每年的相亲对象达到30多个,最多的一年甚至达到46个,几乎每星期他就要和一名女生相亲。 “父母催婚,给我压力很大,为了不让他们伤心,每次相亲我都会去,但是找到合适、喜欢的对象更重要,不能将就。”郑先生这样说。
瑞安的阿芳(化名)今年34岁,至今未婚。6年前,由于家人催婚催得紧,她不堪重负,就离开瑞安定居云南丽江,在那里经营一家服装店铺。“我想要的是一种慢生活的状态,不喜欢忙忙碌碌,如果有个人能陪我,那是最好的,但没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强求。”阿芳说,婚姻要顺其自然。
对于家人催婚的原因,大多数受访者称是因为“父母希望自己早点安定下来”、“家里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父母怕自己晚结婚难找到合适的对象”等。
专家告诉你
“三十而立”变“三十而婚”是社会现象
真诚沟通胜过“反催婚攻略”
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
对于男女初婚年龄延迟现象,这可能是温州青年初婚年龄的新常态吧,他们果断将“三十而立”颠覆成“三十而婚”。她认为,初婚年龄的推迟,是个一果多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自身心态、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看,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就业压力加大,80后、90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毕业先创业,攒钱买房,导致谈婚论嫁的时间后移。
其次,与自身心理心态有关,传统“成家立业”顺序的改变推迟了初婚时间。当下多数青年奉行“先立业后成家”的时序安排,立业在前,成家在后,立业状况甚至成了相互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之一,自然导致初婚年龄推迟。
再次是教育年限的影响。多数年轻人追求高学历、高文凭,说实话,这也是社会畸形的学历高消费所迫。本科毕业再读硕读博,因为学业不得不推迟了家业。
此外,80后、90后成长环境相对优越,找对象除了找自己钟情的,还会对人品、家世、长相、工作、学历等,甚至包括业余爱好进行选择。
总之,温州青年初婚年龄的推迟,是当代社会节奏下婚姻生态的必然现象,是制度环境与个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度的催婚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父母关注孩子的个人生活是必要的,可以及时了解情况,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搭建好的平台,帮助他们寻找机会去交友,但催婚的方式要恰当。在婚恋问题上,一个最理想的局面自然是老一辈宽容一些,毕竟如今晚婚的趋势很难逆转;而小一辈勤快一些,把父母催婚变成促进自己来年争取“脱光”的动力,同时,不敷衍、真诚地与父母沟通,比学各大门派的“反催婚攻略”有用得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