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杭正在做作业。
浙江在线02月2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 312个留守儿童,让我们走进了这个名叫新塘边的衢州江山小镇。
新塘边是浙江最西边的一个镇,与江西接壤,共有19个行政村。在江山,新塘边素有“西南门户”之称,浙赣铁路及江山市至江西省玉山县的主要干线公路淤八公路穿镇而过。
进镇的途中,一路颠簸,新塘边镇宣传委员徐娟芳娓娓道出小镇的历史。早年,新塘边镇的农事水利条件非常差,农民生活条件艰苦,新塘边人离开家乡,走南闯北,现在几乎全国每个城市都有新塘边人的身影。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小孩子在村里由老人照看,留守儿童的困境由此而生。
过完春节
妈妈又要走了
知道我们要来,11岁的周慧杭特意穿上了新衣服,红白蓝条纹的毛衣、粉红色的针织背心,都是好心人在过年前送给她的。可爱的蘑菇头、弯弯的眼睛,小姑娘站在阳光下笑得很甜。
可就在2月19日,元宵节前三天,小慧杭大哭了一场,回家过完年的妈妈又要走了。那一天,小慧杭抱住妈妈,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心酸酸,一直拍着女儿的肩膀安慰,最终还是流着眼泪上了车。
在这个小镇里,那几天接连上演了很多次这样的情节。年初八后,在城里务工的父母陆续返程,分别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小慧杭知道,妈妈这一去就是一年。在她3岁的时候,爸爸出了意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妈妈只得外出打工。她常常会去妈妈的房间坐一会儿,看看照片、翻翻东西。在小慧杭的眼里,没有生日、没有儿童节,唯一盼望的就是春节,因为这时候妈妈会回家,她会和妈妈挤在一张床上,听妈妈讲故事,和妈妈一起看电视,这是她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妈妈在杭州当保姆,要做3家,很辛苦。”小慧杭说起话来很懂事,但她眼角克制不住流下的泪水依然透露出她还只是个想妈妈的孩子。
奶奶说,妈妈走的前几天,小慧杭很反常,总是粘着妈妈。我轻轻地问了一句:想妈妈吗?小慧杭的眼睛马上就红了,她倔强地抬着头,没有说话。
想妈妈了
我就好好学习
姐姐已经上高中住校,小慧杭每天都会领着刚上一年级的弟弟去上学。凌晨6时多,有时天还没亮,两个孩子手牵着手走过乡间小路,心里害怕的时候,小慧杭就告诉自己是姐姐,要保护弟弟。放学回家,姐弟俩就挤在一张桌子上做作业。
奶奶没有文化,教不了姐弟俩什么,小慧杭却特别争气,家里的一面白墙上贴满了她的大红色奖状。“我多拿几张奖状,妈妈是不是就能早回家?想妈妈了,我就好好学习,妈妈以后就能多点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小慧杭的表情认真而坚定。
因为想妈妈,有一年暑假,姐姐带着小慧杭和弟弟去杭州找妈妈。只买到站票的三个孩子,兴奋得上蹿下跳。在妈妈租的房间里,姐弟三人挤在一张小床上睡了10多天,这成了小慧杭最美好的记忆。“屋里就一个小电风扇,我和弟弟一直说好热啊!还有那张床,得缩着腿睡。”说这些的时候,她“咯咯咯”地笑着,因为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都很开心。
也许妈妈从来不知道,自己几年前送给女儿的一个小娃娃早已经旧了、脏了,却是小慧杭最亲密的伙伴,每天都会像妈妈一样陪伴她入眠。
多措并举
留妈妈在身边
“让多一个人关心他们。”江山市妇联办公室主任周玉玲说,从2012年开始,许多和小慧杭一样的留守孩子都多了个“妈妈”或“爸爸”。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多,市妇联组织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社会爱心人士等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他们有的是镇村干部,有的是学校老师,还有的是民警等各行各业的人。如今在新塘边镇,有多少名留守儿童,就有多少位“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
“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缺的可以补、可以送,但精神上缺的很难替代。”周玉玲说,关爱留守儿童,更应该从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入手,“在我们的日常走访中发现,有的孩子性格很孤僻,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人一靠近他就跑开了。”
“父母的呵护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把在外打工的父母留在家门口就业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周玉玲说,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为此,江山市妇联每年3月都会在全市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建立数据库,并开展多场招聘会,实施贫困妈妈创业援助行动、农家女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等,尽可能地把父母留在孩子身边。
离开的时候,听到我要回杭州,也许是触景伤情,小慧杭又哭了。她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拉着我的手,“姐姐,我好好学习,多拿几张奖状,等我长大了,我也能去杭州找妈妈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