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舞曲舞出江干治水路 克难攻坚勇夺治水“大禹鼎”
2016年02月29日 06:16:4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02月29日讯
(包勇 陈天旗 赵治舒)“重整山河,背水一战”。在江干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门口,写着这样一句沉重的口号,口号的背后是江干区域内断头河多、在建工地多、城郊接合部多,辖区内56条河道中有30条黑臭河道。面对杭州“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江干区只有负重奋进、迎难而上。
在河道监管中心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排矿泉水瓶,里面的水质有些发黑。“这些水都是治理之前从河道取样而来,时刻提醒大家,治水之路还很长,一刻不能松懈。”一位工作人员说。
也许,正是有了铁硬的决心和时刻提醒自己的黑臭水样,江干区在“五水共治”的舞台上,跳出一支支催人奋进的舞曲,最终捧回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逆水而上治理城市末端河道
“狮子型”治水团队喷涌而出
西班牙斗牛舞,舞者如斗牛士般气宇轩昂、钢劲威猛,脚步干净利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江干区治水亦如此,以“一天当作两天用,全力攻坚六个月”的决心与信心,打赢和睦港(江干段)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感谢你们,我们的河道又回来了,水变清了,有鱼了。”在“问政河长·江干篇”活动中,江干区居民朱红梅激动地说。朱红梅口中的河道是家门口的一条河——和睦港。
和睦港,杭州京杭大运河以东片区汇入钱塘江的排涝主通道,也是杭州东部河网的最下游。上游拱墅、下城、余杭、江干等多个地域的水系都汇入其中,最终流入钱塘江,全长11.8公里。由于途经多个城郊接合部区域,和睦港的水质处于劣五类水,成为杭州黑臭河的“典型”。
“那时候的河道又黑又臭,2013年我从河道里取来水样,送到相关部门手中,那瓶水样现在放在市环保局一位副局长办公室里,他说要时刻提醒自己。”朱红梅笑着说,现在和睦港成了居民散步的好地方。
也许还有朱红梅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现在的和睦港干、支流的296个排污口全面消除,实现污水零直排,截断干、支流污水量达11800吨/日,与2014年同期相比,干流氨氮指标平均下降58%,总磷指标平均下降31%。沿线受益社区达25个,受益群众达24.8万人。
其实,和睦港水环境的改善,只是江干区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5年,江干区共投入近20亿元,其中截污纳管投入3.6亿元,实施项目193个,完成新增截污量3.7万吨/日;常态化开展清淤工作,确保每3年实现辖区河道清淤全覆盖,累计投资2242万元,对27条淤积严重的河道及时清淤,清淤量达25.94万立方米;对污染严重的河道,引进先进技术,采取生态化治理措施,共投入1690万元,对17条河道实施生态治理。
同时,打通断头河5条(九沙河-和睦港、机场港-和睦港、引水河-六号港、同协河-北石桥港、九堡五号河-九堡六号河),完成笕桥配水泵站建设,有效增强笕桥、九堡片区水体流动性;全年消除黑臭河道18条共23.49公里,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全区基本实现河道零黑臭、污水零直排,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由2014年的16.67%提升至53.33%。” 江干区治水办副主任陈宏说,运河顾家桥闸省控断面水质由2014年的IV类提升为III类,成为浙江省运河7个省控断面中唯一满足水功能区要求的监测断面。
“治水的关键是人,需要实干的人。”陈宏说,江干区涌现了一批敢打、善打,打得赢的骨干,一大批“狮子型”干部喷涌而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大年初六,就已经有河长坐在和睦港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开始现场办公了。”
回顾过去治水之路,陈宏感慨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睦港是一座城市的末端河道,这意味着治理难度之大;但是,换个角度看,逆水而上,如果能把这条河道治理好了,其他河道又有什么理由治不好呢?
“治水军团”联动治水
创新推出“5+2”特色河长制
踢踏舞,利用灵活的舞步在木地板上打击出多样的节奏,形式不拘一格,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舞蹈形式,但是,又离不开默契配合,一个多余的声音就会破坏整体节奏。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江干区犹如一位踢踏舞者,不断探索与创新,又在整齐的踢踏声中砥砺前行。
周丹红,杭州一位媒体人,但她还有一个身份,江干区河道观察员,每月第一个周六她都会带着一个“百宝箱”出现在“十号河”边。“箱子里装着试纸、试管等快速检测装备,和实验室长时间的细菌培养等技术相比,数据会有微小偏差。” 周丹红笑着说,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的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治水军团”。
“治水军团”分为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一位江干区政府领导,同时也是区级河长说,这是具有江干特色的河长治水方法,也就是“5+2”河长制模式。
区级河长是“司令员”,制定治水方案;街道河长是“指挥官”,具体指挥落实;社区河长是“排头兵”;河道警长是“狙击手”,对河两岸违法行为进行治理;民间河长是“巡逻兵”;河道观察员是“侦察兵”;河道保洁员是“前哨”。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2014年起,江干区开展“五水共治·双清”,即清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清除沿河排污口专项行动,这支“治水军团”相互配合显示出超强实力。
陈宏说,区级河长制定方案,通过先拆违、再截污,形成势如破竹之势,6个月的攻坚,全面拆除了辖区河岸沿线共9.81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消除排污口141个,减少入河污染量约1600吨/日。2015年,通过180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全面拆除了机场港沿线军用土地上的18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群。
“5+2”河长工作机制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从最初的 “一河一长”的1.0版本升级到明确“一督三清三掌握”的2.0版本,再逐步晋级至由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治水5人组”3.0版本,最后探索形成4.0版“5+2”河长工作机制。
目前,江干区56条河道配备了各级河道长264名,并面向社会招募包括环保人士在内的河道观察员30名,盘活现有130名河道保洁员,形成一个强大的治水团队,全力实现河道“健康状况”动态监管无盲区,确保河道治理对症施策出实效。
不仅如此,针对河水的流动特性,江干区还积极探索跨区联动治水。目前,已经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交界河道同步治理。以与余杭交界的十号河为例,河道水质与2014年同期相比,氨氮平均下降83%,总磷平均下降48%,水质大幅改善。
在节水上,江干区也在不断创新,在全市率先实施雨水收集再利用项目,这个项目结合初期雨水治理工程,经过过滤净化后,供绿化灌溉养护、环卫清扫路面用水。陈宏笑着说,目前,雨水收集范围以丁桥兰苑周边住宅小区、商业街区为试点区域,每年可节约自来水240吨。
力争3年内消除劣V类河道
探索实施区级分级治水APP
华尔兹,既庄重典雅,又华丽多姿,享有“舞中之后”的美称。江干区犹如精灵舞者,在治水“舞台”上跳出华美舞步。2016年,面对G20杭州峰会,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江干区又将跳出什么样的曼妙的舞步呢?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古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水质,令人向往。”陈宏说,江干区虽然在“五水共治”中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6年,江干区将以G20峰会保障为圆心,落实长效机制防止水质出现反弹,找准“五水共治”问题补齐短板,并且全面提升优环境。
在陈宏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幅“五水共治”具体的作战图。“深化‘5+2’特色河长制,从‘5+2’向‘5+X’拓展,实现由政府主导的‘五水共治’向全民参与的‘吾水共治’转变,让全民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严防黑臭河反弹。” 陈宏侃侃而谈。
在补齐短板方面,江干区计划实施50个截污纳管项目,推进生活小区内部雨污分流工作,逐步实现雨天污水零直排。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实施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前期技术研究;推进河道与管网建设工程。
同时,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打通断头河,确保水系畅通、联网成片。投入2.91亿元,完成九堡五号河、备塘河三期工程建设,确保和睦港东片区河道联网成片。“9月是杭州台汛期,江干区将推进防汛排涝工程。实施20个防汛排涝工程项目;加快排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技防汛水平,提升防汛排涝能力。”陈宏强调说。
在全面提升优环境上,江干区将以G20峰会保障为圆心,以提升河道水质为重点,突出钱江新城(城东新城)、环机场区块、丁兰区块,打造“三区、十河道”示范区,对笕桥机场周边河道、上塘河流域一级支流进行重点治理,到年底实现60%河道水质达到V类,通过3年时间,确保辖区内所有河道稳定消除劣V类。
还以“两翼”(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和丁兰区块为核心,打通沿河绿道,构建沿河慢行系统,配套创建多元化的休闲功能,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并通过建设水文化展示基地,挖掘钱塘江、运河、上塘河文化,充分保护、开发江干区河道沿岸古迹的内涵韵味,发挥水文化遗产的教育、启迪、激励和凝聚作用,打造水文化遗产知名品牌。
治水还需要智慧管水,江干区将推进清水排涝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河网配水防汛的智慧调度,科学控制闸门、泵站的启闭运行,提高综合调度能力;加快推进完善全区河道及管网水质、水位、流量等监测设备,确保实时掌握动态信息,为治污水、排涝水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还将推进在线监控、在线监测、在线预警,并探索实施区级分级治水APP,科学预判河道水质,及时做出三色预警和应对,严防黑臭河反弹,全面提升预警体系的定时、科学、全面。
标签:
治水
责任编辑:
胡昕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