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感冒了,去医院挂盐水吧。”长久以来,许多人都形成了这种惯性思维,每到季节变换感冒高发时,输液室内都人满为患。现在,这样的习惯真的要改了。
昨天,记者从嘉兴市第一医院获悉,从2016年4月1日起,将取消门诊(除儿科、发热、肠道门诊外)输液。继市中医院、新安国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医院将成为市区第四家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
见效快不等于效果好
昨天上午,记者步入嘉兴市第一医院时,医院大厅屏幕上“拒绝不合理输液——转变观念,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字样非常显眼。
要知道,绝大多数病人输液时使用的都是抗菌性药物。两年前,市一院就前瞻性地把控制输液作为门急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宣传和施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从减少盲目输液开始”。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大部分患者经过解释后都能够理解并接受,但仍有少数患者没有转变观念。
为什么一点小毛病老想着输液呢?在市一院的注射室内,正在挂点滴的陈女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医生检查说是肺部感染,建议我住院。但是我平时比较忙,也没有其他症状,就是晚上睡觉老咳嗽。我想,如果是炎症的话,输液好得比较快,准备先挂几天之后再做个CT看看效果。”
“因为输液见效比较快”,和陈女士有相同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但实际上,临床上一些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通过口服药物即可自行痊愈。
市第一医院医务科科长郁波表示,口服抗菌药的剂量和疗程,也就是使用强度,比输液要小得多,危害也小。另外,从规范用药的角度来看,输液也是不合理的。“以青霉素为例,从药效浓度来讲,应该是一天输两次,但很多人因为忙只能一天输一次,但如果是口服的话,一天两次或者三次,比较容易遵守。从效果来讲,对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好处。”
过度输液的危害一大堆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就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输液的风险比吃药、肌肉注射要高很多。比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会对身体“容量”变化十分敏感,即使注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8.7%,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郁波说,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肝脏代谢,由肾脏排出,长此以往会对人体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此外,当人体输入制热、致敏物质,可能会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控制输液效果明显
自4月1日取消门诊输液后,该院将要求医生不再开门诊输液单,同时把门诊输液的药品停掉,用口服的药物来代替,从制度上进行限制。对于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合理处置。
“我们每个月会把输液前几名的医生在医院的内网上进行公示,再请药剂部门筛查用药处方的合理性。”郁波说,做了两年,也取得实际成效。
目前,该院一天的门急诊输液量在300人次左右。“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控制门急诊输液,两年前,我们一天能够达到500多人次。”
据了解,2015年市第一医院的药占比是32.95%,在没有进行药物使用控制的时候是50%左右,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2015年抗菌药占比是18.00%。
“药占比、抗菌药占比、抗菌药使用强度是反映医院用药合理性的3个重要指标。”郁波说,这两年总体控制得还不错,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还是有点偏高,2015年是46.69%。
此外,记者从市区其他还未明确停止门诊输液的医院了解到,各家医院对门急诊输液也在进行严格控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