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周洲)村里的池塘,是大地上一汪深情的眼睛,晨起扛犁的农人、走向田垄的老牛、村民屋顶飘散出的袅袅炊烟,都一一投射在池塘里。对于村里人来说,它不仅蓄水灌溉,滋润五谷和四季菜蔬,还承载着乡愁记忆。回乡的游子见了水塘,昔日母亲浣洗的倩影、父亲挑水的背影,都会浮现在眼前。
在建德,池塘原本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随着村里的生活条件渐渐改善,来池塘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变得冷清起来。时日一长,池塘边就长满了荒草,生活垃圾堆积成山。曾经村民们难以割舍的水源地,成了“捂着鼻子、匆匆走过”的黑臭塘。
日前,记者来到建德市乾潭镇的幸福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池塘变成了“碧玉”: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粼粼波光;池塘边铺上了鹅卵石小道,村民们坐在崭新的凉亭里拉着家常。
池塘边,记者碰见了正在巡查的村委委员陈东阳,他向记者亮出了自己的新身份——“池塘长”。“去年8月,村口的池塘被村民承包去养鱼,水质浑浊不堪,一下大雨污水还会漫到路面上。”陈东阳说,池塘的境遇令人心痛,村民要求整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光河清不够,还要还村庄池塘一汪清水!2015年8月,建德市治水办牵头,联合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走访山间地头,统计发现村庄内的黑臭水塘共有911处。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塘清淤整治”大会战打响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整治,幸福村的池塘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为了留住秀美池塘,陈东阳自告奋勇,当起了“池塘长”。“村口池塘变靓了,村民们也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陈东阳告诉记者,现在池塘是清水养鱼,村民还能来这垂钓。如今,村口3000米的游步道已经修好,500多亩的果蔬采摘基地也栽下了树苗。
村里干部纷纷当起“池塘长”,管住了乱排污。方和平是新和村的党总支书记,他带着记者穿过一排崭新的民居来到和尚塘,“原先,池塘边住着五户养猪的村民,排泄物直排进了池塘。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露天化粪池。”
池塘臭气熏天,没人愿意干,谁来牵头?方和平二话不说,挑起了“池塘长”的担子。整治期间,方和平每天都到池塘督查,十多天清出了4000吨的淤泥。看着池塘里涌进了清澈的水,红色的鲤鱼戏水其间,“池塘长”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如今,1000平方米的和尚塘边,栽下了绿油油的西红花苗。“曾经的养殖户,现在都成了种植户,村民的年收入不减反增。”方和平说,池塘里的水被村民用来灌溉西红花,每亩地的创收将近3万元,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还住进了新房子。
在和村,一亩水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水塘中央,三股喷泉汩汩而流,石砌的水塘岸边铺着绿色的草地。“你能想象吗?去年这里还漂浮着烂橘子、臭垃圾。”村民曾美丹的家就挨着水塘,她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介绍,“现在,紧闭的门窗终于可以打开了!”
“来这溜达的村民多了,我们打算在池塘边建一个健身园地。”和村的“池塘长”俞德华告诉记者,村里11处黑臭池塘,其中6处已经完成了整治,其余池塘预计今年完成“颜值大提升”。
目前,建德市共有102处黑臭河池塘完成了整治,每个池塘都有“池塘长”。“2016年,建德还将完成300多个村庄池塘的整治,基本消除全市垃圾池塘与黑臭池塘。”建德市治水办负责人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