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7日讯 一个人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到表面一部分,更大一部分藏在更深处;而一份职业,同样如此,有展现在人前的一面,也更多存在于他人看不到的日常中。医生和护士,便是这样一种职业。
高金,是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一名男护士。他告诉记者,ICU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属不能在身边陪护,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默默付出是他们的常态。
三班倒、随时参与抢救、没有固定休息日……这是高金作为ICU护士的日常;随时拿出笔记本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拿出手机拍下病房的温暖瞬间,这是高金作为一个热心人的日常。
“医患关系紧张源于人们对医护人员的不了解,隔着的那道门其实是心门。”高金说,他将发生在手术室、病房里的暖心事记录下来,发在微信朋友圈里,让更多人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为此,他还专门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余杭一院重症医学科”。
翻看高金的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原来,医患之间可以这样暖。
现场还原:ICU里一位气管插管的老奶奶经常发脾气,近日她写下了一段道歉和感谢的话。
护士:“病人一句感谢,什么委屈都没了。”
2月24日,一段歪歪斜斜的字被高金拍下照片,并发到了“余杭一院重症医学科”微信公众号上。
写这段话的是一位住在ICU的老奶奶。一天清晨,她把护士招呼到身边,吃力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很对不起你和所有的护士,我与你胡闹一场,实际你们对我护理的很周到,对不起你,还应该多谢你。”
“当我们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原本的委屈和苦水,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高金说,ICU的护士和别的护士不同,除了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医学护理,还要负责照顾患者的生活,包括饮食、二便……患者也许因为昏迷对护士的照料无从感知,家属因为不能进入ICU也看不到护士工作的日常,因此他们的工作一直是默默付出,无人知晓。“病人一句感谢,什么委屈都没了。”这是很多ICU护士的心里话。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ICU护士的日常,高金在公众号上发表了《ICU里的一门特殊艺术》,讲述了ICU护士与一些特殊患者的交流窍门。一些患者经过了切割气管手术,无法发声说话,护士通过图片和他们交流。这是一本约30张的图文集,每一张彩色图片上以文字和图画方式,表达一个词语,“吃药”、“口渴”、“翻身”等。还有一些患者可以写字,护士会准备一个专门的小本子,用汉字和患者进行沟通。
这位写下感谢话的老奶奶,就是一个气管切开的患者。高金说,老奶奶在住院期间经常对护士闹脾气发火,护士们就一遍遍劝慰,终于换来老人的信任。
现场还原:ICU里一把靠背椅加一只圆凳,就是一张床。
医生:“离病人近一点,心里就踏实一点。”
1月16日,高金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张照片——一把靠背椅,一只圆凳,一位医生就这样以两把椅子为床,在ICU里睡着了。高金配上了简短的几个字:医院提供给医生护士休息的值班室,距离ICU只有不到50米。
50米的距离,奔跑不过十秒就能到达。而在照片上的医生、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吴云龙看来,能快一秒是一秒,时间就是生命。
1月15日,吴云龙值夜班。从当天早晨到前半夜,吴云龙一直忙于救治危重病人。到了后半夜,他终于可以喘口气休息一会儿,就在ICU里找了个靠背椅坐下,再拿一个圆凳垫脚,就这么歪歪斜斜睡着了。事后,吴云龙说,那天晚上有三位病人病情危重,万一有什么情况,在边上能迅速处置,“离病人近一点,我心里就踏实一点。”
“朋友圈里引来很多人点赞并留言‘医生辛苦了’。”高金告诉记者,人们赞叹的并不是个例,而是ICU医护人员不为人知的日常。
吴云龙有一个习惯,无论前一天多晚下班,第二天总会早上7:30准时出现在ICU。“提前30分钟可以先在病房里转一圈,看下各种检查报告单。”他说,这样查房时更有针对性,让患者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
“ICU里的板凳都是‘冷板凳’。”高金说,抢救病人常常通宵达旦,紧急的时候脚步都停不下来,更别说坐下来休息,所以每个护士都多多少少都患有静脉曲张、腰肌劳损、咽炎等职业病。”
现场还原:每个科室的周一晨会,会上演现实版的美剧《周一清晨》。
医生:“要救人,就救一生。”
3月14日,高金将观察的目光放在了医院的周一晨会上。他非常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发表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美剧<周一清晨>的余杭一院现实版》。
高金介绍,《周一晨会》讲述了美国一家医院的五位外科医生,他们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面临无数次艰难选择,错误的选择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教训。剧中,每周一早晨,外科主任会召集医生们开一个“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与错误率”的研讨会。这个会上会表扬一周内工作出色的医生,批评有过失差错的医生。
“这部剧中的研讨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高金说,高年资医生分享成功经验、纠正错误案例,低年资的不断学习充电,避免错误的发生,“人们都问这样的好医院在哪里,我想说,我们医院也有这样的研讨会。”
高金介绍,ICU面对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每周一早晨都有15分钟左右的病案讨论或交流。有一天,医生们讨论在救活急危重症患者的基础上,更要考虑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要救人,就救一生。”高金说,这句话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高金还和其他科室的同事交流晨会的内容:即将退休的麻醉科老主任胡燕给大家讲课,谈麻醉意外的应急处理;护理三级查房,主要针对专科性强或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放射科的“透视眼”医生们则讨论一周来特殊的影像……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患者的健康在努力”、“很好,医务人员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到文章下面陌生网友们的点赞留言,高金觉得,医患之间又多了一份了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