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刷单产业化,破坏整个电商业的健康生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被“逆袭”,消费者的鉴别力也会弱化,还会将电商产业弄得“乌烟瘴气”。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针对刷单产业背后的真相,在多个城市展开暗访调查,发现“3·15”曝光的线上交易平台刷单只是冰山一角,并揭开看不见边界的刷单隐秘帝国——“凡是你能想到有交易评价的线上平台都存在刷单”。
刷单不可怕,就怕刷单产业化。“刷单”、“炒信”原本只是一些电商弄虚作假的手段,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然而,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蔓延,迅速成为诸多电商的“惯有手法”,同时也成为“管用手法”,尤其是带动上下游企业(商家)的“加盟”,形成一条黑色利益产业链。刷单或有一时之效,但注定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跃”,只不过不是向好的质变,而是驱坏的“变质”。
刷单产业化,见证“劣币驱逐良币”,破坏整个电商业的健康生态。“好评”就是生产力,“销量”就是生命线……这种指标与额度的刺激,既具备正能量,那就是逼迫商家在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也潜伏着负能量,就是很容易诱导商家以次充好、“注水数据”等。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被“逆袭”,消费者的鉴别力也会弱化,还会将电商产业弄得“乌烟瘴气”。
电商平台开始行动。阿里打假,不是“剪指甲”,很可能是一次“割腕”。2015年1月,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天猫商城发布了2015年服务新标准,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备受关注的“刷单”、炒作信用等现象将受到更严厉的打击。马云近日现身阿里巴巴治假团队誓师现场,对着300多名员工喊话:“我们今天不是启动一个打假阿里队,而是启动一个打假中国队。”并且,将用互联网的办法,大数据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运用打假大数据,开启治假“云”计算。
商家“刷单”,监管不能“刷存在感”,必须站在“互联网+监管”风口。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是一次“亮剑”——据悉,国家工商总局曾从2015年7月至11月开展了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更加突出“互联网+监管”,针对网购中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症下药”。既然刷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传统的监管手段恐难以遏制刷单行为,尤其是刷单产业化之后,监管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监管”的金色盾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