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2日讯 生活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当你与不太熟悉的人见面时,要是没啥共同话题,少不了以“今天天气不错”作为开场白。然后,话匣子就自然而然打开了。咱们暂且不论这种现象的成因,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天气是大伙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为天气的好坏会影响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最近,一些小伙伴在微信中@了盼盼:“我常看天气预报,总感觉不太准啊?害得我穿错衣服感冒了……”各位亲,实际上市气象台的专家已尽可能往准的方向预报了。但既然是预报,出现不准也在所难免。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盼盼就来扒一扒天气预报出现“不准”的原因。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时间为每年的3月23日,是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全球进行庆祝活动,向各会员政府和公众进行气象宣传教育。
天空中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蝴蝶效应”,相信大伙耳熟能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曾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
实际上,在气象预报专家眼前,就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仅是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天气预测起来难度很大。比如,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实际上就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比较流行的季节,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却迥然不同,甚至是一山之隔有两种气候类型。然而,气象预报员要用几句话概述当地的天气,就不得不“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这就注定无法让所有人都觉得天气预报准了。
摸准老天爷脾气是很难的事
为天气把脉如同治病救人一样,医术再高明的医者也会碰到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去年来势汹汹的台风“灿鸿”,它被称为60年来7月登陆浙江的最强台风,走向备受关注。登陆点从一开始猜测的温州到台州到宁波。随后台风眼又向南移,浙江省气象台预计,“灿鸿”将在温岭到舟山一带沿海登陆。但到最后,登陆点预测变成三门到舟山。其多变的路径将大家“绕昏了头”。
看到了吧,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实际上,长期以来关于天气预报准和不准的问题,业内人士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市气象局一负责人曾感慨地说:“就算未来科技再发达,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没错,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历史,特别是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时间。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说,气象科学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而年轻总会犯错。
我们的感官有盲区会欺骗自己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但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是有盲区的。虽然有了气象卫星,盲区减少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它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分辨能力有限,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在“眨眼睛”,而有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
不仅是眼睛有盲区,事实上我们的感官也会欺骗自己。夏天,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明明体感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了,可天气预报只报36~37℃,是不是不敢报啊?”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气象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人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在阳光和树荫、有风和无风、湿润和干燥的不同环境下,差别一般会在5℃以上。当气温是35℃时,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所以,人们走在烈日直射下的马路上,会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于是就对天气预报产生了怀疑。
3月23日市气象部门对公众开放
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2016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这个主题的意义是号召大家关注全球变暖,关注气候变化,保护大气资源。按照惯例,市气象部门将在3月23日向公众开放,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相关气象知识,解答一些与气象业务相关的问题。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当天前往市气象局走走看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