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舟山3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昊 柳蓬 编辑/汪江军)今天上午,普陀山莲花洋海域,新恒天号轮船在八级的海风中,鸣响了三声长长的汽笛,向即将把骨灰撒入大海的家属们致意。
轮船马达轰鸣,启程前往骨灰海撒的目的地。今天,宁波、金华、舟山、嘉兴、诸暨五地联动海葬活动在舟山普陀区金外滩码头举行启动仪式,活动从今天开始持续到4月1日,这也是全省第一次多城同步进行骨灰海撒。从2009年至今,浙江已有800余人完成了骨灰海撒。
省殡葬协会副秘书长李钢说,今年是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签名倡导火化60周年,为切实贯彻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精神,举办此次海葬活动,是向社会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科学的生态葬法,树立现代殡葬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金华磐安少年的遗愿:
让那些等待的人不要那么痛苦
在新恒天号轮上,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揽着痛苦的妻子,一手扶着自己的眼镜,看着菊花花瓣飘去的方向,眼泪沿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按照儿子朱凡伟的遗愿,他的肝、一对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被无偿捐献,遗体火化后也被撒入了儿子喜欢的大海中。
中年男子的名字叫朱金江,是金华磐安的一个工程师。2004年的时候,朱金江发现一年级儿子在发育上有点异常,杭州的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了朱金江一个他听不懂的名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我听了医生的解释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从医院出来的,整个人恍恍惚惚的。”朱先生告诉我,这种遗传性的疾病,在当时没有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药,孩子的寿命,会很快消逝。
尽管只念了一年级,小凡伟还是很渴望获得知识,上网就成了小凡伟最大的知识来源。“他从网上知道,这个病的生命极限是18岁,就找姐姐商量,希望把自己的器官捐掉,让更多人能活下来。”朱先生说,我们和儿子都知道,重病中的人对于生的希望,那是一种怎样的渴求。“我们在沈阳等着配型,这种度日如年的煎熬,别人也在经历着”。
磐安以前没有过器官捐献的先例,在当地,殡葬的习俗也是入土为安,乡邻对于朱先生夫妇另眼相看。“他们说我破坏老祖宗的规矩,还把儿子的器官拿出去卖掉。”遭受乡邻的白眼也让朱先生很伤心,他说,答应儿子的要求也是经过漫长思想斗争才下的决心:“毕竟是儿子的遗愿,难道我们做父母的,不能答应孩子在世时最后一个愿望吗?”
2016年1月2日,小凡伟走完了他18年的生命之路。当晚,一位来自淳安的病人接受了小凡伟的肝脏,来自缙云和上虞的两位病人各接受了小凡伟的肾脏,而眼角膜现在则保存着,等着最需要的人出现。
除了器官捐赠外,他还希望把骨灰海撒,朱金江说:“儿子特别喜欢海边,他说,自己死后也要到海边去。”
抗战老兵的最后心愿:
把骨灰留在第二故乡的大海里
今天参加骨灰海撒的,骨灰被安放在一个花篮中,菊花花瓣洒在骨灰上。登上新恒天号轮之前,徐萍为花篮上的绶带整理了一下,眼含热泪。“舟山是爸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按照他的遗愿,我们要把他送回他的第二故乡。”
徐萍的父亲叫徐明德,山东招远人。1943年,年仅17岁的徐明德报名参加新四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涯。“我父亲打过孟良崮战役,打过淮海战役,打过渡江战役,又参加了解放舟山的战斗,然后,就留在了舟山驻岛守备。”徐大姐告诉记者,父亲有很多勋章,但对孩子却很少提到战斗的故事,最让父亲骄傲的,是1968年登上天安门城楼。“当时父亲还拍下了照片,每次说到这事,都能说好久。”
后来,徐明德转业到金华,在公检法部门都工作过。2005年,身体状况尚好的徐明德和儿女们提到自己的身后事,要求后事一切从简,不通知亲戚朋友,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设墓穴,把骨灰撒到大海里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时金华相关部门给徐明德送去抗战胜利纪念章的时候,徐明德已经重病在床,语言能力也几乎丧失了。“父亲看到这枚纪念章的时候,竟然能说出一句‘谢谢’。”
今天的莲花洋,大风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徐大姐说,这片大海好像是在欢迎父亲的回来,因为父亲曾经保卫过这片海,心里也深爱着这片海。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